第062章 尼米茨的反擊(16)

31艘潛艇在海面下排成2道警戒線,彼此間距8000-9000米,前後間隔20多公裏,一共拉開了近150公裏寬的防禦寬度。

他們靜靜地懸浮在50多米深的海水裏,隨著洋流緩緩流動,沒有發出絲毫噪音,與整個海洋背景融為一體。

今天要使用的戰術很簡單:等待!等待敵軍主力艦隊進入伏擊圈後發射魚雷,用最快的速度將潛艇上攜帶的魚雷全部打出去。31艘潛艇一共攜帶了700多條魚雷,而且是價格十分高昂的長矛改和虎鯊。

在出海前就有人計算過,即便這31艘潛艇能打光魚雷並全部安全返航,這一趟作戰也耗資不菲,魚雷、燃油和其他物資林林總總的消耗加起來足夠建造2艘軸心級航母(不含飛機)或提供一個1944型編制裝甲師的全部重裝備。換而言之,只有至少幹沉2艘美國航母才能保本。

但克蘭克和鄧尼茨還是頂著壓力上了,原因無他:南美戰場是決定美德戰爭走勢的關鍵一環,這1億多馬克必須要掏!不盡快摧毀美軍的戰爭意志,扼殺美軍的抵抗潛力,今後將付出更多、更大的代價。而現在由於德軍主力艦隊和增援部隊暫時還趕不到巴西,必須增強對敵軍的打擊以便遲滯美軍推進的辦法。

說句心裏話,今天美軍炮擊維多利亞港時克蘭克是很矛盾的,他不知道這是不是美軍即將登陸的征兆,他和欣茨帶著一群參謀反復進行了戰局推演,認為即便美軍登陸也不是艦隊出擊的合適時機。但身為海軍將領,他又不能簡單地置陸軍的安危於不顧,所以他向紹肯發去了征詢電報,詢問他有何困難。

紹肯顯然明白他的處境和言外之意,咬著牙發來回電:“即便美軍在維多利亞登陸,本集群也會先行抵抗、逐次擊退敵軍,暫時不用海軍支援。”

等後來明白是虛驚一場時,德方才算是松了口氣,但緊接著令人擔憂的問題就變成了另一個——美軍艦隊大舉南下,試圖尋找克蘭克艦隊主力決戰。對尼米茨的兵力,連續偵查之後已看得非常清楚了——擁有3艘埃塞克斯級航母,6-12艘護航航母(取決於登陸艦隊是否一體行動,但至少擁有6艘)。

克蘭克雖然也擁有3艘航母,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手中這些軍艦是什麽成色,硬打硬拼是基本拼不過的,必須借助潛艇提前削弱對手——所以他把主要進攻目標都放在了美軍主力艦隊身上。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尼米茨率領的艦隊已緩緩駛入了狼群的埋伏圈,周圍護衛的驅逐艦雷達兵警惕地盯著屏幕,但上面空空如也,並未發現亮點,而且不是一艘軍艦這麽反映,所有軍艦都是這麽反映,這就基本意味著沒有德國潛艇。

除微波搜索雷達外,聲呐兵也報告毫無異常,但艦隊指揮官還是不敢怠慢,依然規規矩矩走著“Z”字型反潛路線——雖然這種規避法已被證明並不是對付德軍新潛艇的好辦法,但既然主力艦與運輸船隊之間有速度差,又不可能將主力艦速度降低到與貨輪一個水平,走Z字型線路可以無形中拉長艦隊行駛的路程,客觀上起到同步的作用。

“告訴各艦,務必謹慎,多注意調整航線,不要保持規律性。”夜幕中的尼米茨毫無睡意,交道手下,參謀們立即遵照執行。

史密斯關切地問道:“您感覺會出事?”

“有這麽一點預感,但又沒證據。”尼米茨嘆了口氣,“今天德軍偵察機一連來了3次,雖然最後沒有德軍攻擊機群前來,但我總認為會發生點什麽,只能小心再小心了。”

尼米茨的預感充分體現了一個名將的感覺,但面對超越其能力圈之外的技術裝備,他也只能抓瞎。

德國潛艇不是沒有,此刻就靜靜地懸浮在海水中,由於他們基本都關閉了電機,因此主動聲呐基本將他們與海洋噪音混雜起來,探聽不到什麽。

“長官,海面上的聲音越來越響了,應該是情報顯示的美軍艦隊過境。”

“很好!”U3233號艇長哈斯勒少校長長地舒了口氣,“終於來了,不枉費我們一番苦等,美國人還是挺照顧我們的嘛。”

“弟兄們,買賣上門了,都打起精神來。”

呼啦一下,剛才還半坐半躺,隨意聊天的潛艇官兵們立即飛一般地各就各位。

“有多少船?”

“不知道……近乎無窮無盡,到處都是船只發動機和螺旋槳的聲音。”聲呐兵放下耳機,“您知道的,這套裝備只能大致判斷聲音強弱、方位和距離,無法提示是那艘船。”

“哪艘都行,瞄準聲音最響的打!”哈斯勒狠狠一揮手,“魚雷準備!定深定得深一點。”

“艦長,早就準備完畢了。”魚雷長小聲匯報道。

現在被叫聲呐還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既沒有先進計算機輔助計算敵軍方位,也沒任何聲紋資料可供利用以便鑒別具體的敵艦型號,完全是依靠聲音強弱、遠近來進行模糊判斷。不過有一點是很明確的,凡上面發出明顯易於海洋的聲音都是敵艦,越響的聲音個頭應該更大,類似威斯康星號、密蘇裏號等戰列艦的聲音與弗萊徹級驅逐艦的聲音絕不會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