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D日(18)

6月24日上午,霍夫曼正在審議最高統帥部擬定的軍事和部隊調整方案。雖然戰爭尚未完全結束,但所有人都認為短則半年、長則一年,這場世界大戰就可以結束——至少對德國是如此。

保持800多萬武裝部隊的規模對德國而言雖然威風,但同時也在持續透支國民經濟潛力和可持續發展空間,因此對武裝部隊進行削減是應有之意。按霍夫曼的想法,新兵入伍依然要推進,要讓年輕人感受到戰爭氣氛,學會紀律、忍耐與服從,但征兵標準要有所把控,不符合征兵標準、沒有強烈入伍願望的年輕人就不收了,有些時候戰鬥意志比起技能更重要。

當然裁軍也是一個結構優化的過程,除裁軍外還有擴軍,應對美國的戰事需要更加強大的海空軍力量,特別是隨著雲龍級、軸心級等航空母艦相繼等待服役,水兵短缺問題越來越明顯。海軍作為第三帝國最大的短板,無疑要補上,因此最後敲定的方案是整體兵力規模到1944年底減少100萬到700萬。其中陸軍削減150萬,海軍增加40萬,空軍增加10萬。

海軍人員擴軍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海軍陸戰旅,準備按照1944型編制的要求全新整編12個旅,使部隊規模擴大到24旅;一部分是水兵,很多陸軍部隊將轉行成為水手,特別是炮兵最明顯:野戰炮部隊可轉職成艦炮水手,高射炮部隊可去海軍操縱高射炮,其他通訊、雷達等部隊更可原封不動調用;第三部分是飛行員,將加大優秀飛行員轉職成海航的力度。

海軍內部其他兵力的調整也在進行中,比如小型、近海潛艇水兵在失去破交目標後,紛紛轉職成驅逐艦官兵,除了XXI型潛艇和那幾艘在建的超級潛艇,其余中小潛艇都暫時停止興建,騰出鋼鐵用於水面艦艇建設。

陸軍到年底原則上就不再保留32周歲以上的老兵,所有兵力都妥善安排進入工廠,至於裁撤下來的軍官,統帥部也安排了其他去處:中東、南美、東歐各國急切盼望雇傭德國軍官提升兵力,還有部分將充實到德屬東、西非兩塊領地和現有新擴大疆域的政府力量中。

除人員外,軍事經濟的重心也有所調整。虎式、四號坦克生產線將陸續停止,只保留虎2、豹式兩條生產線,其中虎2生產量調整為200輛/月,豹式生產量為1200輛/月,節約下來的鋼材用於充實海軍需要,4號生產線準備轉移給意大利人,虎式生產線暫時保留,作為今後生產虎3(虎王、E45)的備用基地。不過虎式整車生產雖然停止,但基於虎式坦克開發的5號坦殲(代號狂暴者)卻還將利用虎式底盤和回廠改造的虎式坦克進行改造,由於狂暴者最初擬采用的105mm坦克炮最終證明不太成功,因此將火炮改為了虎3擬采用的128mm口徑,整體分量在主炮變更後上升為50噸,好在發動機馬力上升了一些,機動性並未下降。

最讓施佩爾不滿的是邁巴赫公司口口聲聲說6月份能定型量產的HL234+發動機再次跳票到年底,因為就連跳票大王、一拖再拖的BMW公司的901系列發動機都在前不久定型量產了,唯獨這個HL234+發動機始終不能露面,耽誤了虎王坦克服役——霍夫曼表示如果不能用800匹馬力的發動機,虎王坦克可以暫時推一推。

施佩爾在軍備部會議上發出最後威脅:如果膽敢再次跳票,要把邁巴赫高層統統裝進火箭發射到美國去——按布勞恩博士劃定的進度,到1944年底,采用兩級串聯附加4個輔助助推器的V6火箭有望成功,射程可達2500公裏。這不是佩內明德基地的科學家們吹牛,用兩級串聯方式進行增程已在V2火箭上進行過驗證,在載荷700公斤前提下,使用新推進劑的火箭可打到1200公裏外。彈徑更粗、長度更長的V6在理論上已不存在問題。

霍夫曼對此很高興,指示要加大研究力度,提供更充足的物資、能源和人員保障。

當天最後確定的兩項議程都或多或少與飛行有關。

一個是關於新一代航母設計,霍夫曼認為應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他提出的要求是新建5萬噸級的大型專用斜角航母。作為世界上唯一擁有斜角甲板航母的國家,在此前作戰中已充分證明斜角的重要價值,新一代航母將不再立足於戰列艦進行改造,而是要用全新設計理念打造面向戰後的攻擊型航母。主要標準就是要能夠安全起降噴氣戰鬥機和攻擊機,艦體將更寬、更長。要求在1945年底前完成方案設計,1947年開始興建,到1950年服役。考慮到德國設計師們經驗不足,還打算引入英國、日本的船舶設計師一體參與。實現對美帝的追趕——霍夫曼知道美國人是有中途島級設計,只是騰不出手來建造而已。

第二個是關於第二代噴氣戰鬥機Ta-183從9月份起開始量產,確定第三代噴氣戰鬥機設計方案入圍者,同時發布第一代噴氣遠程轟炸機和第二代戰術噴氣轟炸機的競標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