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8章 意外(20)

“等等,歐盟是什麽意思?類似於國聯?還有這常任理事國有什麽特別之處?”

兩人臉色有點古怪:“說實話,目前對歐盟的描述並不是系統且完整有效的法律或政治文件,只是希特勒政治理念的闡述,包括政治、經濟、國防、文化等多項一體化,即歐洲各國要形成一個統一且有領導的整體,歐盟各國今後有爭端不訴諸戰爭,通過協調解決。另外如有進攻歐洲任意一國(不含殖民地和屬國),視為對歐洲集體進攻,享受集體自衛權。”

愛德華八世與霍夫曼談判中對歐盟進行過探討,後者提出的歐盟組織與國聯有本質區別——國聯是松散的國家俱樂部,不具有強制力,而歐盟是以德國為領袖的緊密政治實體,更重要的是歐盟權力運作並不是一國一票。

在霍夫曼眼中,一國一票、全體一致通過原則簡直就是後世歐盟體系運作的毒藥,使離心力傾向大大加劇。在其設想裏,歐盟最高權力歸屬歐洲議會,是淩駕於歐洲各國主權之上的超主權政治組織。

該政治實體設計為股份制運作,德國是不折不扣的大股東並兼任董事長,獨占歐洲議會35%投票權,擔任永久主席國並擁有一票否決權;意、法、英、俄(孟什維克)是常任理事國,歐洲第二梯隊,擁有33%投票權。

歐洲行政理事會是日常辦事機構,由四大常任理事國派員輪流擔任秘書長(一正三副),德國元首兼任歐盟元首。

五大國兼任歐洲各專業一體化組織領導,比如英國人憲法傳統最悠久,將出任歐洲議會(一院制議會)議長;法國人出任歐洲央行行長,意大利人出任歐洲文化、體育、宗教和托管四大理事會主席(因為全非都是殖民地,所以托管理事會權勢不小,當然霍夫曼知道殖民地終究都會獨立,這是趨勢),俄國人出任歐洲農業、能源理事會主席;德國控制歐洲法院、歐洲安全理事會、歐洲經濟與社會發展理事會這三個最要緊的專業機構。

在歐安會中,德國將兼任歐洲快速反應部隊司令官,並擁有唯一的核力量,本來以前和愛德華八世談判時還說好讓英國人出任歐洲聯合艦隊司令官,現在皇家海軍都被打光,再讓英國人出任,別說意大利人不服,恐怕法國人也不會服氣。

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羅馬尼亞、匈牙利、烏克蘭、瑞典、挪威、愛爾蘭、希臘、白俄羅斯、土耳其、保加利亞、芬蘭等中型國家屬第三梯隊,加起來20%的投票權,在部分專業理事會可以當個副手;其余屬小型國家,合計12%投票權,如波羅的海三國、克羅地亞、斯洛伐克、馬其頓、斯洛文尼亞等等,那就只有鼓掌贊同的份了。

在這套體系中,50%贊同就可獲得通過並在全歐執行,如有三分之一以上反對票(如4大常任全表示反對基本就到這個數),那德國也要考慮政治影響,重新討論並分階段表決。除五大國外,其余各國均可申請是否退出歐盟,但必須過半數表決權同意(基本上就別想退出了),五大國不允許退出,否則視為對歐盟宣戰!由於俄(孟什維克)、羅馬尼亞、匈牙利、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等國與德國實際上存在附屬或扶持關系,德國能穩穩拿到50%贊同票。而意、法、英三國存在明顯矛盾,要團結起來對付德國也是千難萬難。

這套投票權體系與份額可在三分之二多數同意情況下進行變更,為吸收更多國家創造條件,但顯而易見5大國投票權不受影響或者不受明顯影響。

這套體系中霍夫曼還為意大利挖了個坑:表面上擁有本土、阿爾巴尼亞和塞爾維亞且同時是軸心二把手的意大利擁有比法國、英國都高的第二投票權,但考慮法國在比利時和荷蘭的傳統影響力,實際上法國才是第二大隱形股東,這是互相制約的套路。

“像丹麥、盧森堡這樣的小國有多少投票權?”

“以後沒有丹麥和盧森堡了,他們都將和德國合並。”

“那也沒有波蘭?”

“或許會有個小波蘭,大概是原來一戰前的俄屬波蘭,還不是全部——部分領土要給鄰國,小波蘭整體會讓德國托管20年。”艾登說道,“總體條件大致就是如此,歐洲一體化肯定會影響各國政府權力,但實事求是地說,也有很多好處。比如惡性軍備競賽就可以減少,今後軍費會確定明確比例,2%-3%不等?反正體量越大掏錢越多,這讓我們某些念念叨叨預算平衡、節省費用的議員老爺們不用操心了,今後軍隊全歐部署,誰想打誰都不行……”

艾德禮補充道:“經濟方面,不會有關稅壁壘、貿易歧視和貨幣競爭性貶值,整個歐盟內部關稅削減且一致對外,又比如統一貨幣,這對經濟發展有利,對英國這樣一個原料仰仗他國供應且又丟掉殖民地的工業國有利。當然殖民地也要分開來看,大英帝國丟掉了殖民地不假,但各國殖民地會對歐洲各國重新開放,換而言之我們也有進入通道。給我的感覺就是,世界霸主這種事大英帝國就不要想了,那是德國人的事,但放下雄心壯志,關起來門來做個有滋有味、有影響的地區大國還是有保障的,國民生活說不定會更好,當然政治家很難接受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