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逐鹿南大西洋(4)

寡頭們早就過了輕易被煽動或蒙蔽的階段,很多時候他們掌握的信息甚至比政府還要全面和可靠,畢竟他們還可從歐洲寡頭那打聽到一鱗半爪,之所以默許羅斯福幹掉華萊士換上杜魯門,並不代表寡頭們不知道其中內幕。恰恰相反,他們認為華萊士不行,別說不能與杜威相提並論,就連杜魯門也比不上——後者至少還有魄力和手腕,華萊士除了那點可悲的理想主義和懂些農業經濟外,還有什麽?

羅斯福雖然提了比較明確的對德議和條件,但寡頭們清楚有好多條款是可以談、可以互相讓步的:比如歐洲市場問題,如果德國人開放得多一點,美國肯定也會把美洲市場拿出來,說不定大家還會成立一個貿易組織共同發財;又比如中東石油開發問題,美國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最好的石油開發技術,光公平貿易也能拿到一些訂單,而德國在控制中東後明顯也需要美國配合才能操控油價——美國現在原油產量高達2億噸,德國控制的中東連歐洲部分剛剛超過5000萬噸,假如德國不肯就範,美國將來可憑借產量優勢搞低價傾銷,資本家就不信歐洲寡頭不要美國的便宜油去買德國控制下的貴油。

但寡頭們畢竟不是神仙,更不是類似霍夫曼這樣的穿越者,他們根本不知道中東和北非石油的供應潛力是多少。石油大亨小洛克菲勒就認為了不起10年後德國控制下的原油產量與美國齊平,同樣也是2億噸左右,這已是極快的發展速度了,但這種估計依然不明白中東和北非到底有多少油——兩者相加後在高峰時期的石油產量可達20億噸/年,而美國原油到6億噸/年時就再也上不去了。

更何況德國還利用分裂蘇聯的機會拿到“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公司”一半以上的股份,再加德屬東非、西非,後世主要石油產區除委內瑞拉、墨西哥灣、西伯利亞三個地區外全掌握在德國手裏,德國可控制全球75%以上的石油產量。就算是委內瑞拉,霍夫曼也沒說一定給美國留著,以他的性格不在那裏搞點事才是活見了鬼。

寡頭們不清楚的另外一點是,羅斯福通過約瑟夫知道德國向日本出售軍火和物資是不可避免的,頭腦靈活但政治水平一般的約瑟夫還自作聰明想了個替代方案:美國出錢購買德國擬出售給日本的軍火和物資。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告訴了談判的裏賓特洛甫,誰知後者滿口答應,甚至還把可出售武器的種類和單價都報給了約瑟夫,唯獨產量不肯說,上面赫然包括美國人垂涎已久的虎式坦克、Me-262噴氣機等裝備。

產量德國不說,美國情報機構也會根據他們掌握的信息進行估算,他們評估後的數字與德國實際產量間差距不大,認為德國坦克月產量大約是1500-2000輛,飛機是2500-3000架。這都在羅斯福預期內,價格他認為貴了——德國給日本的價格是出廠價兩倍,對同樣是發達工業國的美國來說怎麽可能不貴?

價格還能商量,關鍵是美國沒財力買下這麽多軍火。

因為霍夫曼提出美德貿易不要綠票子更不要英鎊,美國要麽用帝國馬克支付,要麽用黃金或其他貴金屬支付,要麽用其他物資和原料支付,要麽用農產品來支付,除這4種手段其余概不接受。

一時之間美國去哪裏搞帝國馬克?黃金白銀也是美國政府絕不肯輸出的,當初為穩定貨幣,美國自己制定過法律,任何人不得持有黃金,違者追究刑事責任,怎麽可能把辛辛苦苦搜刮來的黃金再送去歐洲?德國通過對日本輸出軍火已前前後後拿到500噸黃金了,就算美國肯支付黃金也沒這麽多黃金能拿出來——參聯會認為如果德國不援助日本,憑美國的實力大約需要2年才能徹底擊敗日本,這意味著至少要向德國買2年軍火。一旦德方開足馬力生產,全美國黃金儲備都交出去給還嫌不夠,至於其他物資和原料,暫時也找不到那麽多可替代的東西。

約瑟夫就向裏賓特洛甫抱怨:“難道就不能做些其他交換麽?”

然後第二天對方又拿來一個清單,羅列了德國感興趣的美國裝備,假如美國同意出售可用於沖抵購買款,但內容一傳到華盛頓,懂行的羅斯福就知道沒法實現,清單上羅列的裝備美國倒是都能生產,產量還不小,但絕不肯拿出來——他們包括B-29轟炸機、P-51戰鬥機、埃塞克斯級航母、弗萊徹級驅逐艦、LST登陸艇等,這些東西給德國不難,可萬一過兩天德國人翻臉又打過來怎麽辦?那不把自己坑死了?

更何況羅斯福很清楚,這些條件財團們絕不肯同意:你征了這麽重的稅,發了這麽多的債,轉過頭問德國人買軍火打仗?讓國內企業和資本家喝西北風?你一定是個德國間諜!所以他幹脆一反常態,堅持繼續和德國打,還要繼續援英、援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