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歷史轉折中的羅斯福(1)

當天晚上國會經熱烈討論,決定就杜威詢問的兩件事組成獨立調查委員會,由於事關重大,整個調查委員會總人數高達10人,民主黨和共和黨各占5人,其中主席由身為總統的羅斯福任命,副主席由國會共和黨領袖任命,其職責是調查40%過路費事件真相、佛得角戰役中海軍決策的正當性以及兩個陸軍師“陣前起義”的實質原因。

由於目前處於戰爭時期且涉及的都是參聯會高層,要求在2月7日完成委員會構建並在隨後6周之內完成調查並向國會報告。為提高效率並提升辦事能力,還規定獨立調查委員會享有“可向美國任何人發送傳票”的巨大權力,但調查委員會如確實要向政府高官發出傳票,必須獲得主席與副主席的一致批準或至少6名成員的同意。

在民主黨內部關門會議上,身心俱疲的羅斯福面對黨內大佬做了痛心疾首的自我批評——他知道內幕,參聯會高層明白過路費真相,起碼李海和金上將是知情的,馬歇爾可能不一定。但在公開場面上,既然李海咬牙切齒說了不知道,大家就只能一條道走到黑,因為承認並辯解並不是好策略,很可能讓議員們窮追不舍。當然這麽做風險也很大,公然撒謊的事一旦被坐實,輕者身敗名裂,重則有牢獄之災。羅斯福本人倒是能脫罪,可參聯會高層就全完蛋了。

都是搞政治的高手,大家當然明白羅斯福的弦外之音,而他們猜測的方向與事情真相也相距不遠——絕大多數人都斷定羅斯福本人對此持默許態度,並用住院並授意華萊士代行總統職權的行為來施加暗示,參聯會然後就找華萊士背鍋,唯一搞砸的是華萊士非但不肯簽這份文件,還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捅出來。

這種背叛行徑就讓人難以忍受,本來眾人就對特立獨行的華萊士不太感冒,當年如果不是羅斯福一力提攜,哪有他的今天?事情歸事情,你同意與否都是機密事。但你現在眼中只有個人還捅出來,還有沒有黨的利益了?

“總統,不是我要指責您,當初一意孤行挑選華萊士出任副總統現在看來是個極大錯誤。”

羅斯福心灰意冷地點點頭:“我實在沒想到會變成這樣,杜威和華萊士究竟是怎麽勾搭上的?”

“這目前已不重要了,但我們今後絕饒不了他,否則黨的尊嚴和威信何在?總統的聲譽和政府的團結何在?”杜魯門怒氣沖沖地表示,“這個卑鄙小人不但在背後捅了我們一刀,剛才還拉了好幾個投機分子宣布成立進步黨,要準備獨立參加下屆總統大選。”

說起總統競選,眾人又一聲嘆息,羅斯福的身體已很難再支持他參加第四任總統選舉,而連續的軍事失利和政治打擊也讓羅斯福的支持率跌到了谷底。黨內原準備用華萊士頂一頂,沒想到弄巧成拙,雪上加霜!

“諸位,我不會再參加下一次總統大選了,但我們黨還是要團結起來,全力以赴贏得下一次選舉。”羅斯福解釋道,“這次事件必須盡快解決好,解決後不但能挽救政府和本黨聲譽,也能爭取軍人理解與支持。盡管軍界向來對政治持中立態度,但這種事發生後,我不相信他們的立場不會發生微妙變化。”

眾人點頭稱是,這次事件當然是重大危機,但反過來說,解決得好同樣是個契機——能將軍界全拉攏住!和平時期軍人可任由政客搓圓搓扁,戰爭時期軍人的地位和重要性就不容忽視,否則參聯會怎麽敢當面罵副總統?

“哈裏。”羅斯福把目光轉向杜魯門,“我聽別人說了您那天在會議上怒斥華萊士的發言,我覺得你幹得很棒。”

“謝謝!我早看出這家夥不是個東西,一點擔待、一點責任感也沒有,是我從政30多年來遇到的最大的、最徹頭徹尾的偽君子!”

“哈裏,你想當美國總統麽?”羅斯福冷不防問出一句。

“我?當然想!怎麽不想?”杜魯門下意識地反問了一句,“可我行麽?”

“現在就是個很好的機會。”羅斯福道,“我知道你在軍界主管審計和經濟責任稽核,而且和軍人們關系都還不錯,也由衷贏得了他們的尊敬。如你願意,我想提名你出任這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主席,而杜威不是參議員,他連入選的資格也沒有!”

黨內大佬互相看看,相繼點頭,認為可行,杜魯門現在主持的委員會就搞得有聲有色,說明能力是有的。從他對華萊士的態度來看,他對黨的忠誠也不會差。

“最遲一個半月後就要宣布結果,所以不會耽誤太多時間。如你能挫敗杜威的陰謀,不但可在氣勢上完全壓倒他,還會由衷獲得這批軍人的愛戴,那時候我就會提名你為副總統。”

美國憲法規定,副總統出缺後由總統提名新的副總統候選人並經國會表決,只要簡單多數同意而不必經過民選就可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