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中亞攻防戰(5)

“對付頭縮進去的烏龜通常有兩種辦法,一是解除它的戒備心理,用東西把它引誘出來;二是放在火上烤,讓它熱得受不了自然而然把頭伸出來……”朱可夫道,“我打算讓你們交換一下指揮序列,崔可夫同志從防禦集群變更為進攻集群,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同志同樣如此。”

兩人稍一思索便明白了朱可夫的用意:費爾幹納盆地就是德軍的烏龜殼,要靠人命填把防線攻破不說完全不可能,但肯定不是好辦法,動用步兵、部隊從山區迂回顯然也太慢。但反過來說,德軍躲在盆地裏看似躲得很好,其實也把自己關在了裏面——蘇軍堵口、德軍進攻時一樣會面臨類似問題,無非德軍實力強一點,搶口時不必犧牲這麽大倒是真的。

“我的策略分成三部分:第一步,由崔可夫同志帶領一個加強後的集團軍守在費爾幹納盆地口,不必進攻,但必須遏制德軍攻勢,在我沒下令可撤退前,您哪怕戰至最後一人也要將出口堵住;第二步,目前部署在撒馬爾罕、布哈拉一線以西的部隊繼續向西進攻,一方面拔掉這些勾結德軍的蘇維埃叛變、分裂勢力,另一方面掐掉中亞德軍的補給基地;第三步,我準備來個反擊戰。”說到拔掉中亞獨立勢力時,朱可夫是用咬牙切齒的口吻說的。

斯大林一直不待見中亞各民族,認為他們不可靠、不能信任,一有機會就打壓甚至全族清洗,包括朱可夫等人在內的很多高層領導原來認為下手過重,但重新率領大部隊返回中亞後,目睹當初地方政權機構、黨組織成員的悲慘下場後,朱可夫的心態發生了劇烈變化——認為這些分裂勢力比法西斯還壞!德國人目前在占領區還搞搞懷柔政策,上次斯大林用饑民來對付德軍時也沒見對方大開殺戒,反而交給俄羅斯解放軍送到後方安頓。但中亞民族勢力一朝得勢之後報復手段之殘忍讓人無不義憤填膺。他甚至還專門用電報向莫斯科做了檢討,認為自己以前心慈手軟,看問題遠不如斯大林同志站得高、看得遠,覺悟太低,犯了政治幼稚病——這根本就是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哪有什麽客氣好講?

在確定中亞肅反名單時,內務部建議定20-25%的比例,朱可夫認為定得太低,至少要50%以上!——按這個標準,幾乎每個中亞成年男子都可以劃進去。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同志的任務就是帶領部隊將這些分裂勢力洗一遍,務必連根拔起,看德國人究竟救不救!當然,肅反的事你不用插手,內務部會派專人來。”朱可夫解釋道,“我自己帶3個集團軍等在塔什和撒馬爾罕一線,如果德軍從盆地裏沖出來,我就圍住並吃掉他們。”

對方聽了點頭,這是逼迫德軍動身的好辦法,可假如德國人不出來怎麽辦呢?

“德軍一直不出來也不要緊,你帶著部隊持續進攻,一直打到裏海東岸,那裏有德軍後勤與補給基地,可能還有3-5萬兵力,一起幹掉他們。在特殊時刻他們是得不到援兵的。”

“特殊時刻?得不到援兵?”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一邊回味著朱可夫的話,一邊對著地圖苦苦思索,裏海西岸就是與斯大林格勒一線3個主力方面軍對峙的德軍主力集團軍群,怎麽可能得不到援兵?忽然他眼睛一亮,情不自禁地叫出了聲:“裏海結冰?”

“對!”

從一月份中下旬開始,裏海將進入2個月左右的冰期。由於裏海似湖實海的特殊水文條件,其冰期非常古怪——並不是整座裏海都會被封凍住,也不是北面溫度更低的地方被封凍住,而是呈現垂直封凍的狀態。具體而言就是西岸附近會出現封凍,而東岸這裏幾乎沒有,即便有冰層也很薄。這種極端特殊的封凍狀態與裏海水質有關,東南方向海水中鹽分密度高、冰點低,故整體冰層呈現垂直而不是水平分布。

當然,裏海在冰期裏整體冰層都不厚,最冷的幾天通行輕步兵勉強可以,重裝備就別想了,而那段時間大雪紛飛,飛機出動也比較困難,因此朱可夫很有把握地說出了這一點。只要結冰,西岸德軍船只就基本無法動彈,船不能動,有再多兵力也無濟於事。

“當然,我的最終策略並不是盯著東岸那3-5萬的小蝦米,我是去撈大魚的。”朱可夫今天跳脫似的思維讓兩人有些跟不上,但他們認為這是個極其大膽的策略,下意識地點點頭。

“控制東岸後,我們應該比較容易搞到船,然後我還可以請求動用1-2支空降兵部隊,然後去打這裏……”他在地圖上點了點巴庫的位置,“情報系統的同志告訴我,巴庫及阿塞拜疆附近沒有德軍,全是土耳其部隊。因為爭奪巴庫和阿塞拜疆的緣故,土耳其人和德國人、伊朗人一度鬧得比較僵,雖然面上關系沒有破裂,但我大膽推測土耳其人在第一時間不會選擇向伊朗或德軍請求支援,即便他們請求了,德軍或伊朗軍也不可能很快趕到,只要我們能上去一個集團軍,再配合高加索隘口就遠遠有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