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 英加航線(8)

斷絕潛艇的跟蹤聯系後,馬沙爾頗為無奈,但既不敢輕舉妄動,也不能讓破交艦隊隨便退回來,好在欣茨表示艦隊燃油至少可再支持半個月,馬沙爾略微松了口氣。

對美軍下一步動向的判斷成了德國艦隊爭論的焦點,核心問題有兩個:第一,英美航母編隊與戰列艦編隊是在一起還是分開了?第二,英美是要南下去進攻馬島還是以此為誘餌引誘德軍南下。

11月8日、9日、10日,連著三天,德軍一直沒得到任何有價值的線索,在焦慮的氣氛中度過了三天,飛行員們利用該機會進行新艦載機的反復操練與磨合,艦隊高層和參謀們進行了一輪又一輪推演與模擬,始終不得要領,只有一個意見是統一的,必須加大“大西洋督查”對亞速爾以南海域的偵查力度。

馬沙爾不惜減少英加航線上的監控強度,將更多注意力投向中大西洋,偵查圈子擴充到3000公裏——幾乎是大西洋督查的極限。11日,更壞的消息傳來,2艘德國潛艇在巴西北部海域發現龐大的美國運輸船隊,其中有120多艘各種類型的郵輪、貨輪和油輪,至少有20艘以上的護航航母和更多驅逐艦、巡洋艦隨行,浩浩蕩蕩的隊伍排列了近百公裏。由於美軍防禦嚴密,2艘潛艇沒能找到下手機會,只把情報發送了回去。

消息回報亞速爾後,艦隊方面的緊張氣氛一觸即發,如果美軍真不管英加航線而執意去對付馬島,德軍半點辦法也沒有,一部分參謀就推測消失的美國主力艦隊已南下去進攻馬島,巴西北部海域發現的應該是美軍地面部隊,建議立即南下追擊,哪怕逮不住美軍主力,吃掉其運兵部隊也好。馬沙爾對此表示懷疑,但又不敢斷然否定,內心十分苦悶,主要將領中克蘭克建議繼續堅守亞速爾,小澤建議追擊,馬沙爾猶豫一番後決定暫時按兵不動,但立即將情況上報。

消息傳到柏林後,霍夫曼也十分緊張,但他知道,越是這樣關鍵的時候就越不能自亂陣腳,面對不全面且不充分的情報,他吃不準哪個對策更符合邏輯,便把目前搜集到的情報和艦隊方面的推測一股腦兒發給了兩個部門,一是海軍參謀部,另一是紅方參謀部,聽聽他們建議如何。

第二天一早保盧斯就將反饋意見發了回來,雖然大多數意見只是闡述並分析了各種可能性,但有幾句話說得很清楚:“美軍佯攻也好,真進攻也罷,有一點不容忽視的是英加航線始終處於斷絕狀態,除非美國下定決心拋棄英國人,否則他們一定會回到大西洋上來。丟了馬島又如何?如果能換取不列顛本土物資輸入斷絕3-6個月,我們距離勝利就更接近。”

這句話讓霍夫曼頓時心裏頓時有了底。

海軍參謀部的反饋意見很有意思,給了霍夫曼兩個選擇:一是按兵不動,安心破交,認為哪怕馬島丟了也無妨大局;另一個意見是果斷出擊,攻敵側翼,至少不能讓敵人這麽輕松自在地去進攻馬島。話說得滴水不漏,可就是不明確表達傾向性意見,一力主張由前線指揮官相機決斷,讓霍夫曼怒罵一句“滑頭!”

最後只能由身兼海軍總司令的霍夫曼自己下令,要求艦隊繼續在亞速爾附近海域待機,等候出擊命令,破交艦隊和潛艇全面封鎖海域,不放過任何一艘可疑船只進入北海。

說句實話,現在這狀態美國人也很不好受,特納不是真要去打馬島,他是希望把德國人引出來打一次,但現在德國飛機根本就沒找到他——以往出海盡盼著不要被德國偵察機發現,現在反而希望大西洋督查們靈光一點能看見自己,這樣才有機會讓德國艦隊從亞速爾防空圈的保護中出來。

11月13日夜間,終於有潛艇逮到美軍部隊的身影,到第二天清晨,從佛得角起飛的“大西洋督查”終於找到了美軍先頭部隊——4艘輕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組成的快速偵查部隊,這幾乎是美軍標準偵查艦隊的配備。

“什麽,美國艦隊先頭部隊出現在佛得角以西1800公裏處?”收到情報的人第一反應都覺得詫異,第二反應就是認為麻煩來了。

與亞速爾相比,佛得角雖然同樣被德軍控制,但由於地位沒那麽重要,此時並不是德國建設重心,只進行了一定的武裝強化:島上一共只有2個團的海軍陸戰隊,有3座雙聯裝356mm艦炮(從伊勢上拆下來的)為核心的岸防工事,另外大約還有60余架飛機,實力比葡萄牙人駐守時期強了數倍不止,但比起亞速爾就什麽也不是,最多比百慕大好一點。

11月15日,美軍艦隊又向佛得角方向挺近了500多公裏,情況開始清晰起來,柏林方面判斷的敵情是:美軍分兵兩路,一路南下進攻馬島,一路進攻佛得角,由於軸心艦隊主力都在北大西洋,所以美軍應該是以主力艦隊進攻佛得角,掩護護航艦隊進攻馬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