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英加航線(6)

馬沙爾認為超遠程戰法在敦刻爾克號上的初次試驗很成功,有必要進一步推廣使用,敦刻爾克號的艦體和甲板還是太小,他突然想起本土還藏著2艘巨大的H級戰列艦艦體半成品,雖然完工度很低,改造起來相當麻煩,但一旦改造成功,由6萬噸級裝甲航母充當平台遠比敦刻爾克號適合,他樂觀地估計這種級別的航空母艦的主飛行甲板可達280-290米。

在其設想裏,這種6萬噸的航空母艦將成為一個巨大的浮動航空基地,為加快建造速度,只要安裝動力裝置和足夠結實的甲板即可,速度要求與正常軍艦無異,但續航力不用很遠。艦艇上儲備足夠的物資和彈藥,機庫本身不必很大,重點是可容納大型重載攻擊機起降。他知道軍備部目前在Ju-198基礎上在研究改進,一旦2500匹馬力的BMW901型安裝成功,Ju-198改型就可完美取代聯合攻擊機順利攜帶特種雷並成功在甲板起降。

屆時在亞速爾西、北部各1000-1200公裏處部署這樣一個由巨型航母構建的航空基地,等於一下子就可讓亞速爾的打擊半徑輻射到2500公裏以上,到時候哪怕去炸美國東海岸或加拿大也不是什麽遙不可及的事。

收到電報的霍夫曼被馬沙爾的“天才”創意弄得哭笑不得,他問施佩爾:“那兩艘H級還有建設價值麽?我怎麽記得他們被拆解了許多?”

“整體完工量大約是13-19%,是拆除了一部分,但去年您下令重新推動海軍建設後就沒再去拆解他們,估計還能剩10%的完工量吧。”施佩爾皺眉道,“現在我們有能力、有資源根據馬沙爾將軍的建議去完成這種瘋狂的超級航母,問題是時間太長,我樂觀估計需要至少30個月,而且新開工了那麽多雲龍改和大鳳改航母,明年年初還準備開工軸心級,再加意大利還有好幾艘軍艦要改,沒有多余精力去對付這種超級航母,除非將其他砍掉。”

“讓設計師做個設計,6萬噸航母說不定將來真的需要。”霍夫曼一下子就想到美國的中途島級,雖然美國現在完全停掉了該級別的建設,但霍夫曼並不知情,他只能基於最不利的情況進行考慮,“不過1944年年底之前我不會貿然投入這種巨無霸的建設。”

“如您所願,元首。”施佩爾大大松了口氣:1944年說不定都勝利了,到時候自然也不需要這種勞民傷財的東西,要知道除了6萬噸的超級航母,元首可還布置了4艘9000余噸的超級潛艇生產任務,那家夥也麻煩,設計師都表示目前國內生產設備完全無法支撐,建議削減噸位——7200-7500噸是比較合適的數字,今天正好是個合適的契機。

果然霍夫曼聽後表示理解,同意將數字略作削減,但數量不變,還是4艘——這讓施佩爾大大松了口氣。

“第二艘破交航母何時可以完工?”

“預計將於12月下旬投入服役。”

第二艘改造的斜角航母是伊勢號,改造後總噸位超過3.5萬噸,體型比敦刻爾克號略大,鑒於敦刻爾克號的改造經驗,一開始就考慮全面拆除所有艦炮,因此並未走彎路,改造後的伊勢號主飛行甲板長度228米,斜角部分160米,不過該艦年份比較大,德方對鍋爐進行了部分維護和替換後也只能使最大速度達到26節,預計搭載的常用飛機包括8架Ar-352,30架Bf-219和38架Ju-198(機庫儲存36架),備用飛機12架。同級艦日向號數據與其大同小異,不過竣工要到1月下旬,投入使用最快要到2月份。

“大修的沙恩霍斯特號也能同期完工麽?”

“略晚2周,不過伊勢號還要進行測試,雙方交付部隊的時間應該基本一致,不會耽誤第二破交艦隊的組建。”

霍夫曼點點頭表示很滿意:“明年1月份安排他們從蘇伊士運河走馬達加斯加然後去阿根廷,準備為馬島提供第3波支援,順便再截斷南非航線。”

“不去北大西洋?”施佩爾有些詫異。

霍夫曼搖搖頭:“雖然沒任何證據,但我有種直覺,羅斯福不會輕易放棄奪回馬島的企圖,我們必須投入更多力量。在南大西洋地區交戰對我們非常不利,但比起百慕大或加勒比海,那裏離美國至少也有1萬公裏,也夠遠的,美國的優勢不會那麽明顯,還能切斷南大西洋-印度洋-南太平洋航線。”

施佩爾馬上就明白了:美國要將軍艦和物資輸送到澳大利亞並不只有繞合恩角一條路,只要美國人願意,他們完全可以從東海岸出發,先去巴西中途補給一次,再去南非補給一次,然後可緊貼著南印度洋邊緣抵達澳洲,這樣雖然行程將近3萬公裏,但真正能威脅美國艦隊的地方並不多。

霍夫曼沒說出口的另一個隱患是美國人持續在南非增兵,準備從陸上和海上兩面夾攻自己在非洲的布局,雖然現在歐洲各國在非洲搶殖民地搶得很兇,真要是美國人發飆起來,他敢打賭,這些歐陸國家沒一個擋得住,但如果馬島這個釘子在,擔憂自己後勤線被斷掉的美國人就不會發起這種冒險的反攻——沒了充足後勤保障的美國人的戰鬥力連匈牙利人都可以輕松收拾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