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抉擇(5)

恐懼、悲傷過後是強烈的不滿,澳新兩國民眾充分意識到了自身國防的孱弱與美軍的不可靠,雖然政府極力控制民眾情緒,但他們對盟軍無力保護自己的局面表示了異常憤怒,再加上前期非洲戰役中澳新部隊的遭遇與損失,簡直要形成席卷全國的抗議浪潮。

在這個浪潮中,最被人咬牙切齒痛恨的人自然是堀悌吉,這毫無疑問;排名第二的是尼米茨——在很多人看來,他甚至比堀悌吉還令人痛恨,因為後者是敵人,殺戮完全出於正當理由,等盟軍占據上風他們同樣可以去日本列島如法炮制一番。但尼米茲身為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在日軍艦隊肆虐澳新的過程中居然帶著艦隊主力躲在珍珠港,當起了縮頭烏龜,雖然堀悌吉極力稱贊對手的隱忍,但這種選擇又何嘗不是千夫所指?這也是尼米茨決定要打一仗的理由,否則以後太平洋艦隊再去澳新時恐怕會被人用西紅柿和臭雞蛋趕出來。

在民眾痛恨榜上排名第三的人物是丘吉爾,不管怎麽說澳新都是大英帝國自治領,為了母國的利益兩國投身了這場戰爭,但現在英倫本土居然對此不聞不問,民眾可不管大英帝國現在是否自身難保,只一味指責倫敦不負責任,更加劇了離心傾向。

確信聯合艦隊離開後,兩國一邊修復戰爭創傷,一邊拼命鞏固防禦體系,除要求美國提供更多作戰飛機、更多岸防火力之外,還下達了軍艦訂單,澳新決心組建屬於自己的聯合艦隊,要打造區域內的航母作戰編隊。為了安撫澳新的情緒,羅斯福總統代表美國政府表態,將在明年年末埃塞克斯級航母大量服役後贈送兩國各1艘,同時附贈一些護航航母和驅逐艦,這才讓兩國上下的情緒好轉了不少。

尼米茨在珍珠港的等待並非無所事事,同樣非常忙碌,艦隊全面補充了物資,並把傷員送進了醫院,經過船廠的緊急修理,包括印第安納號在內的軍艦創傷進行了緊急修復,不過船體的破壞容易修復,其余被打壞的高射炮和輔助設施也容易替換,但主炮炮塔的損壞短時間內無力完成修復,船廠技術人員面對2座不同程度受損的主炮炮塔,經過“剜肉補瘡”式的調整,讓程度略輕的2號炮塔得到了修復,但其射擊範圍被限制在左右各60度之內。

船廠負責人告訴尼米茲,要想全部修復,必須等待國內的新炮塔運來,再加上拆卸、替換的時間,“沒有三個月想都別想”,但尼米茲馬上就要帶隊出征,那裏能再等3個月?況且在北卡羅來納號擱淺後,他能使用的戰列艦已下降到3艘,不帶印第安納號的話就只有2艘,而日軍戰列艦至少有5艘,因此他硬著頭皮也得帶出去。

“目前前線有什麽情況發現?”

“塔拉瓦沒什麽發現,上面部署的飛機每天都周邊海域進行大規模搜索,倒是潛艇前兩天報告發現一批商船,不過因為有護航軍艦在,他沒能得手——當時位置是南中國海。”哈爾西看了看地圖,“我們懷疑這是日軍的運輸船隊,通過馬六甲海峽後開始分散,但總目標應該還是日本本土。”

“盡可能讓潛艇去擊沉他們,無論上面是裝備還是工業設備,都會顯著增強日本的戰爭實力。”尼米茨嘆了口氣,“堀悌吉比我們想得要兇猛得多,他用猛攻澳新的辦法掩護了運輸船隊安全,真是一個可怕的敵人。”

“關鍵是,陸航對艦隊的攻擊能力實在太差。”哈爾西抱怨道,“付出這麽多代價只重創了1-2艘航母,哪怕擊沉1艘也是好的,還不如巴拿馬戰役中陸航的戰果呢。”

“這就是巴拿馬戰役的後遺症……阿諾德將軍被陸航的高損失給嚇住了,現在飛行員的平均經驗下降得很快。”尼米茲皺著眉頭道,“你難道沒發現護航航母上的艦載機飛行員都是一批菜鳥麽?”

“只盼著他們能盡快成長起來。”哈爾西自言自語地問道,“現在澳新方面也沒有報告日軍艦隊,他們去哪裏了?不會原路返回印度了吧?”

“不會,日軍艦隊上下也損傷不小,這些傷勢在印度或者新加坡是修不好的,只能回本土。”尼米茨說道,“我有一種強烈的預感,堀悌吉會去塔拉瓦。”

“塔拉瓦?去哪裏幹什麽?給日本人收屍?要去早就去了,為什麽拖到這麽久?”哈爾西對此迷惑不解,“難道他還準備再奪回來?”

“有這個可能!”尼米茨不確定地說道,“陸戰隊報告說基本肅清塔拉瓦,目前在修復各項設施,鞏固防禦陣地,但我懷疑日軍並未死絕。”

“那太好了,我們可以在那裏逮住他——如果他真去的話,或者……”哈爾西看著海圖,不確定地建議道,“去中途截擊?”

尼米茲搖搖頭:“時間來不及,澳新方面已報告日軍艦隊脫離接觸,而且目前也不知道敵人究竟從哪條水道走,截擊過於困難,去塔拉瓦方向守株待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