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城堡(24)

斯大林差點又要拂袖而去,但強烈的意志又讓他冷靜下來,冷冷問道:“你打算怎麽投降?”

“朱可夫同志從沒說過要投降,他只想停戰,為國家和民族……”庫茨涅佐夫剛辯解了一句就被斯大林的咆哮聲震住了:“你懂什麽?滾出去!”

庫茨涅佐夫一聲不敢吭,悻悻然走了。

尷尬不已的華西列夫斯基留也不是、走也不是,看著暴跳如雷的斯大林不知道該怎麽說。

“你留下聽吧,聽聽康斯坦丁同志打算怎麽把我們賣給德國人。”

“總書記同志,我不想投降,任何投降或奴役我們的企圖都是不能接受的。”既然話都已說到這個份上了,朱可夫幹脆挑明了說,“我願意用一個布爾什維克和高級軍官實事求是的態度來看待問題。在德國人解決地中海、中東與非洲問題之後,他們在戰略形勢上已大大優於我們了。他們不但有足夠的戰略縱深,還有充分的資源保障——這種資源遠比我們更多、更廣。當初判斷德國因為資源問題無法長期作戰的結論目前已不復存在,希特勒握有整個歐洲、中東和北非的力量,我們現在是與全歐洲在作戰。

從軍事實力上說,德軍無論裝備水平、訓練水平還是配合程度目前都優於我們,而且還得到了大量仆從軍、傀儡軍的協助,算上這些仆從軍和傀儡軍,他們在軍隊數量上也占了上風。這就使得希特勒的戰略方針從閃電戰、速決戰慢慢過渡到消耗戰、持久戰,所謂高交換比戰術的提出與推廣,其實就是這種戰略思路的延伸。

俄國歷來戰爭勝利的三大法寶——寒冷的天氣、廣袤的國土與持久作戰的意志,到現在而言作用已不明顯。寒冷的天氣在莫斯科保衛戰裏給了德國人下馬威後,他們再也沒犯過錯,冬季完全停止了進攻,今年開始,連道路泥濘期也不打,作戰時間從12個月縮減到了8個月以內;廣袤的國土雖然為我們贏得了縱深和回旋余地,但也為德軍裝甲部隊的馳騁縱橫創造了便利條件,從這次作戰可以看出,德國人根本就不去進攻我們擁有堅固防線的兩翼戰線而專注於中央突破;至於持久作戰的意志,恕我直言,如果連人都不復存在了,有意志又如何?

我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雖然我們與英美是盟國,但兩國從未就我們的抵抗事業做出足夠貢獻。他們不但沒有抽調軍力發動進攻並在歐洲大陸開辟第二戰場,甚至連以前承諾的物資援助都無法到位。下面的同志都有怨言,認為英美是借俄羅斯的血肉之軀拼德國人的鋼鐵消耗,他們借機贏得恢復與增長機遇,等我們與德國人兩敗俱傷之時再來收拾殘局,實現所謂一舉兩得的目標。”

“一舉兩得”這句話一直是斯大林的心頭病,他認為英美坐視蘇德廝殺,共同削弱,最終實現消滅國社主義與布爾什維克主義的雙重目標。

“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這雖然只是猜測,但已多方得到驗證:美國總人口不遜色於我們,工業實力比我們強很多,完全能輕松地拉出一支800-1000萬的部隊,他們直接介入戰爭已一年半了,應該說時間足夠,到目前為止,您看到過多少美國士兵與德國人在作戰?

英國總人口大概是我們的三分之一,工業實力與我們接近,而且還有廣袤的殖民地和自治領輸血,組建500萬規模的陸軍完全不在話下,他們除在法國戰役和北非戰役中損失了50萬軍隊外,並沒什麽其他重大損失,但我依然沒見到英德有多少軍隊在交鋒。德國將其戰爭機器90%以上的力量施加在我們身上。

不知道您最近是否注意到這樣一個變化:英美借口損失太大停止了對德國的戰略空襲,而德國在更早一些時候也完全停止對英國空襲——這些轟炸機很多投入了東線,德國通過電台一再散布願意與英國、美國和平談判,一再表示尊重西歐各國的主權與國際地位。說明雙方在某些領域形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更說明德國與英美的戰爭是爭奪勢力範圍、進一步分配殖民地的戰爭,是帝國主義國家間常見的利益爭奪戰爭,不是你死我活的生存戰爭。對英美特別是美國而言,如果能借德國之手消滅我們,為此損失一些英國的利益和殖民地完全可以接受……”

斯大林沉默不語,華西列夫斯基則深感震驚:從來只有斯大林同志在黨內對高級幹部訓話和“授課”,沒想到今天朱可夫倒過來了,開始對總書記訓話——後者居然還說不出多少反對意見來。

“綜上所述,關於停戰談判的想法基於四個理由:

第一,我們在軍事上暫時處於劣勢,有關差距在短期內無法消弭,我們比德國人更需要時間贏得喘息之機;

第二,德國人的調門已放低了,希特勒最近不談消滅布爾什維克,更不談消滅斯拉夫人,甚至對猶太人的政策也在變化,並通過其他渠道表示願意與我們進行談判的意圖,這說明停戰談判是有客觀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