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城堡(23)

朱可夫的決定稱得上當機立斷,就在他發布撤退命令後兩天,德軍迅速吃掉了巴格拉米揚安排的側翼部隊並趁勢包圍鮑裏索格列布斯克,等中央方面軍殘部15萬多人狼狽不堪退往巴拉紹夫時,鮑裏索格列布斯克已被德軍攻克,在那裏防禦的近10萬之眾過半陣亡,余下的一半當了俘虜。從6月1日德軍第2、第4裝甲集團軍聯合南下以來,莫德爾僅用8天功夫就吃掉了中央方面軍一半兵力(25萬人)並占領位置十分要緊的鮑裏索格列布斯克。用實際戰績證明了他不但能打防禦戰,打起進攻戰來同樣不差。

如果不是瓦圖京派出兵力接應中央方面軍余部,連巴拉紹夫都有可能被一口氣端掉。即便這樣,巴格拉米揚的日子也很不好過,莫斯科的命令已下來了,冷冰冰地告訴他中央方面軍余部縮編為一個集團軍並納入西南方面軍序列,巴格拉米揚本人停職反省並去莫斯科接受處理。雖然朱可夫發了私人電報告訴他沒有生命危險,但今後要想再出頭可是難上加難。

最讓巴格拉米揚難過的是,他十分看好且器重的普裏馬科夫在撤退過程中自告奮勇地攬下了斷後職責,結果不但他的部隊幾乎全軍覆滅,本人也在德軍空襲下喪生。

圖拉方向,秉承朱可夫旨意的科涅夫憑借草原軍區那批訓練不熟的部隊和從圖拉、梁贊一線收攏起來的士兵對基希納裝甲集群發動了猛烈反攻,僅僅3天時間就損失了12萬人,再加上一開始因德軍猝不及防進攻而造就的損失,該方向總兵力損失將近18萬人,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終於順利“擊退”德軍,暫時解了圖拉危機。

實際上他並不清楚,基希納裝甲集群的最初目的就在於試探圖拉、梁贊一線防禦虛實,並非真要占領該地,在付出將近9000多人傷亡並得知紅軍還有一個重兵集團逼近後,基希納果斷選擇撤退。

這輪向圖拉的佯攻同樣打亂了莫斯科方面軍調防草原軍區的步驟,斯大林本人生怕圖拉有失,繞過總參謀部密令托爾布欣暫緩調動,並時刻關注科涅夫的反擊成果,準備一旦反擊不利就將莫斯科方面軍調上去,基希納觀察到的重兵集團就是莫斯科方面軍——紅軍現在已顧不得去解坦波夫之圍了。

等科涅夫終於擊退敵軍,圖拉守軍也元氣大傷,原定設想的大本營預備隊全泡了湯,逼得梅列茨科夫不得不從其他方向抽調兵力填補圖拉、梁贊一線的兵力空缺以維持戰線平衡,反過來又影響維亞濟馬一線紅軍所能投入的力量。只是這種變化暫時還不明顯,對斯大林來說,科涅夫能憑借非常孱弱的兵力打退敵軍,就證明是有本事的,他決定要在下一階段重用他。

華西列夫斯基看著地圖上戰場中央、從坦波夫橫亙到巴拉紹夫一線的巨大突出部唉聲嘆氣。他想讓德軍從中央調走兵力增援兩翼的作戰企圖已大半破產,這個巨大的突出部北面威脅著莫斯科的側翼,南面威脅著斯大林格勒的側翼,中間囤積了80-90萬德軍,偏偏他對此還束手無策。朱可夫采取的策略雖然暫時建立起一道防線,但所有人都清楚,這非常不可靠也極容易被突破。

“還需要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發動進攻吸引敵軍麽?”庫茨涅佐夫低聲問道。

華西列夫斯基苦笑著搖搖頭:德軍2個裝甲集團軍逼近巴拉紹夫並威脅西南方面軍的側翼後,德軍在南翼戰場不但在兵力而且在技術兵器已超過了紅軍,防守都嫌吃力,如何有余力去進攻?

“您認為他們下一步會進攻哪裏?去打薩拉托夫麽?”

朱可夫搖搖頭:“我認為不會,按希特勒的想法,可能會暫時收兵。”

“收兵?”庫茨涅佐夫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為什麽?德國人傻了?”

“他們不傻,甚至比我們想象得精明得多。”朱可夫指了指地圖上沃羅涅日與巴拉紹夫之間的距離,說道,“德軍在這一片囤積了2個裝甲集團軍,35萬以上兵力和5000輛以上的各色坦克、裝甲車輛,包括糧食、油料、彈藥等補給在內,您認為他們一天需要多少物資?”

“3000噸總夠了……”

朱可夫笑了:“這是按我們的標準,按德國人標準您得乘以3-4倍。”

“1萬多噸?”庫茨涅佐夫頓時傻了眼。

“沃羅涅日應該有德軍後勤基地,這段距離大約是200多公裏,無論他們用卡車或者火車運輸物資,來回一趟再加上裝卸時間,一天大約只能補給一次,如果距離再遠,比如300公裏,當天就來不及補給——這立即會影響進攻節奏與連續性,前後部隊就會脫節。”

“我明白您的想法了——如果他們推進太遠,補給會跟不上?”華西列夫斯基盯著地圖若有所思,“我們是否可以利用這個缺陷,采取誘敵深入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