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城堡(19)

“總參謀長同志!”斯大林突然一聲怒喝,把現場所有人都嚇得一激靈。

華西列夫斯基隨即條件反射般地立正站好,畢恭畢敬地說道:“到!”

“我命令你……”斯大林口氣很強硬,大家靜靜等待著下文,朱可夫皺著眉頭,他估計下面半句就該是,“立即給托爾布欣同志配足裝備和補給,讓他們去增援坦波夫……”

但這句話最後卻沒說出來,反而變成了“我把這個新的方面軍調給您,全權聽你指揮,一定要想辦法遏制德軍攻勢,解決中央防線突出部問題!”

“是!”一聽語氣如此鄭重,華西列夫斯基不敢怠慢,滿口應承下來——斯大林同志顯然已動了真火,再討價還價很可能會被直接拿下,這險他可不敢冒!

看到華西列夫斯基爽快地接受命令,斯大林顯然松了口氣。說句實在話,要換了大清洗的時代,就華西列夫斯基現在這態度,明天就是一頂“叛徒、內奸”的帽子逃不了,但他知道現在還必須依靠這幾個人。從這一年多的戰事情況來看,雖然華西列夫斯基也有指揮失誤,但大多數情況下的判斷基本符合實際情況——雖然很多時候都不太中聽。

這種不中聽可比鐵木辛哥或伏羅希洛夫那種廉價的“好好好!”、“是是是!”、“保證完成任務!”值錢多了,總參謀部既然推斷坦波夫的德軍準備圍點打援,猜測奧廖爾與沃羅涅日方向埋伏有另一個德國裝甲集團軍,那多半就是真的。因為不僅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這麽說,梅列茨科夫也持有類似意見,更讓人詫異的是,就連一直在西北方面軍任職、昨天才緊急覲見總書記準備出任莫斯科方面軍司令員的托爾布欣居然也這麽想。

一想到這麽多人意見高度一致,斯大林就不敢再亂來:送掉30-40萬紅軍只是小事,萬一再決策失誤,總書記的威信可就徹底保不住了。

他終於發現:馴服而又聽話的將領雖然執行命令比較得力,但大多打不了硬仗、困難仗,這幾年表現相對還比較出色的將領個個不是刺頭就是滑頭,而聽話的鐵木辛哥、巴甫洛夫、秋列涅夫卻紛紛吃了敗仗——不是一般的挫敗,是慘敗!光這三個人就差不多斷送了150萬大軍。

有時候一個人靜下心來想想,對當初那麽快處決圖哈切夫斯基也感到一絲絲後悔,如果這人還在呢?戰爭是不是就不會打成現在這樣狼狽?還有布柳赫爾(加侖),如果他當初脾氣不是那麽壞,如果肯向自己表示效忠,怎麽會有那個下場?

他的臉色緩和了下來,問道:“那麽,您能不能告訴我,下一步打算怎麽辦?”

“我和朱可夫同志一起商議了幾條辦法,再結合您剛才調給我的方面軍,初步打算這樣辦。”華西列夫斯基走到地圖前,一條條闡述起來:

第一,從西北方面軍、西方面軍抽調40萬兵力進攻維亞濟馬——這是西部鐵路重要樞紐,也是德軍必須確保的戰略支點,我們在這方向占有一些優勢,可想辦法吸引德軍注意力,迫使德軍裝甲部隊暴露出來並向維亞濟馬一線轉移;

第二,新整編的莫斯科方面軍整體移防草原軍區,讓科涅夫同志率草原軍區現有部隊向梁贊一線換防,做出進攻態勢以迷惑德軍;

第三,確信德軍埋伏的裝甲集團軍撤走後,讓托爾布欣同志向西進攻,爭取打開坦波夫包圍圈缺口,或者接應布良斯克方面軍撤退;

第四,巴格拉米揚應盡快占領卡拉奇,吸引曼施坦因南方集團軍群調動兵力鞏固防線,以便為瓦圖京同志的西南方面軍側擊創造機會;

第五,羅科索夫斯基的頓河方面軍和葉廖緬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暫時不動,向對手施加壓力,確保南翼德軍不再調入中央戰場……

斯大林一邊聽一邊點頭,很快就弄清楚了華西列夫斯基的用意:現在德軍兵力重心都集中在中央戰場上——裝甲集團軍集中了3個,集團軍群也集中了3個,如果抽調兵力硬碰硬在中央戰場打,那完全沒機會,因為這裏地勢平坦、無險可守,而且又與兩翼相距較遠,能讓德國裝甲部隊充分發揮優勢。紅軍應反其道而行,猛攻德軍戰線兩翼,迫使敵將厚集兵力從中央調開去增援兩翼,這樣才有機會維持穩定戰線。

“當然……”華西列夫斯基也看得很清楚,戰線要想維持原來局面是不可能了,因為紅軍在整體戰鬥力方面居於弱勢,坦波夫突出部只能讓其存在,中央戰場今後對峙的不再是沃羅涅日-卡拉奇一線,而會是坦波夫·鮑裏索格列布斯克一線,那裏會形成一個寬200多公裏,長280公裏的巨型突出部,而卡拉奇方向打出的小型突出部最後還是會放棄。

“通過進一步拉升、延長敵軍的補給線,可以為冬季反攻準備一個很好的基地。”華西列夫斯基又用朱可夫視察戰線的情況來安慰斯大林,“我們發現德軍坦克部隊密度提升後,其對後勤補給車隊依賴進一步提高,這會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