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 難兄難弟(上)

筋疲力盡的羅斯福在最後階段幾乎是強撐著身體,坐在輪椅上被推出會場的,一消失在議員們眼線外後就再也支撐不住,差點昏過去,幸虧辦公廳主任事先準備了醫生,緊急檢查後認為羅斯福目前狀態很糟糕,需要住院休養,短期內不宜承受太大壓力,更不宜展開繁重工作。

“最好能完全脫離工作休養1-2個月。”這是醫生下的初步結論。

胡佛陰沉著臉點點頭,叮囑道:“這些消息必須完全保密。”

“我能撐得住,我不能長時間脫離崗位,那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羅斯福語調微弱地說,“有更要緊的事需要落實。”

參聯會高層個個眼裏閃爍著淚花,這次質詢會上,羅斯福是拖著病體、用策略、用自己的政治信譽強行保軍人們過關,面對議員們有關軍事行動失利的指責,他一個人攬下了所有責任,私底下也沒有指責軍人們一句,對壓力談笑風生,但身體卻已如此憔悴,讓這些戎馬半生的將軍們感動得眼淚汪汪。

“第一是立即組織艾克的部隊撤退,撤到南非去,能撤多少是多少,重點把人保住,別管裝備;第二是把第八航空隊的裝備移交給英國,把人員撤回來,有經驗的戰鬥機飛行員去充當教官培養新學員;第三件……”羅斯福拉住馬歇爾,用虛弱的聲音說道,“加快推動國土防空建設,重點做好東海岸大城市防空,不能再挨炸了!然後……參聯會要考慮如何保住南非,要和丘吉爾首相溝通……”

交代完這些,羅斯福似乎放下了心事,用盡了全部精力,腦袋一歪直接昏過去,驚得眾人差點沒尖叫出來,最後在高度保密的氣氛中推進了醫院。按美國正常的權力邏輯,一旦總統出現特殊情況,需要由副總統掌握權力,但在霍普金斯的暗示下,眾人在醫院密室裏達成一致:嚴格對此保密,除非3天後羅斯福的狀態還不行。眾人迅速形成了權力分配的安排,在總統不能理事期間,政治事務由赫爾、霍普金斯和胡佛三人共同協商辦理;軍事事務由參聯會高層協商一致後辦理。

亨利·阿加德·華萊士是現任美國副總統,雖然羅斯福力挺他當副總統,但他與其他高層關系很差,身上充滿了神秘氣息,因此眾人都不想要他爬到自己頭上來——哪怕僅有幾天。

大家還不知道,就在羅斯福接受國會質詢的第二天,他的難兄難弟——大英帝國戰時首相丘吉爾也面臨議員炮轟,眾人意見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為什麽要同意把光輝級航母和喬治五世級戰列艦交給美國海軍統一指揮,現在損失如此慘重,誰該為整件事負責?

第二,美國提出了移民10萬戶英國工程師和熟練造船工人的建議,政府打算怎麽辦?

第三,馬達加斯加丟了,南非危在旦夕,大英帝國未來的出路在哪裏?能取得戰爭勝利麽?

這其實是對北非戰役、印度洋戰役、中東戰役和北海戰役連戰連敗情緒的總爆發。大家都是明事理的:嚴格說起來這幾場戰役失利與首相沒有直接關系,但最為統攬全局的人物,他不負責誰來負責?難道找布魯克或龐德來背黑鍋麽?

丘吉爾仿佛一夜之間蒼老了十歲,大口大口抽著煙鬥,考慮了很久才遲疑地做出回答。

“把主力艦借給美國使用是當初為開展北非戰役而達成的一攬子協議,為的是緩解美國太平洋艦隊短暫的兵力不足,後續是為了解除大西洋方向的危機——這個困難局面與其說針對美國,不如說是直接沖著我們來的。沒有美國的物資支援,我們很快就會垮掉,而美國沒有我們,大不了只損失一個反攻歐陸的跳板。”丘吉爾無可奈何地解釋道,“無論從地位還是從實力而言,我們對美國的要求總是很難拒絕。”

“至於由美國方面統一指揮,也是因為坎寧安艦隊在印度失利、北海戰役不但沒能封堵住德軍奪取亞速爾反而損失嚴重造成的,美國方面要求由他們統一指揮。”丘吉爾攤了攤手,“當一支球隊連續失利時,一定想換個教練或隊長換換運氣,於是選擇了斯普魯恩斯和弗萊徹。各位請注意,這兩位將軍並不是默默無聞的人物,他們當初在中途島是打贏過重大戰役的,能力不存在問題……至於戰果就不是我們能預料到的。如果非要評價,那只能說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

有人小聲嘀咕:“怎麽沒有……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不是連戰連捷麽?”

丘吉爾裝作沒聽見這句議論,接著說道:“雖然我們將主力艦交給美國指揮,但不列顛也拿到了合適的補償:

第一,幾艘航母上的艦載機飛行員都由美國人充當,我們雖然損失了4艘光輝級航母,但沒有為此損失一名飛行員,所以目前依然保留著比較完善的艦載機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