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章 打臉(2)

4月27日,凱特爾在柏林得到了巴拿馬戰役的詳細戰報,對堀悌吉成功摧毀巴拿馬運河、全殲美軍航母編隊並順利撤退的整體過程大感驚訝:這三件事隨便哪件事做成了都很不容易,堀悌吉居然一口氣將三件事全幹成了,讓他頗為動容,立即跑去向霍夫曼報告。

“戰果核實過了麽?沒有誇大或謊報?”看到喜上眉梢的凱特爾,霍夫曼不放心地問道——日本人可是有前科的。

“核實過了,馬沙爾和克蘭克將軍都擔保情況真實,當然我們損失也不算小。”凱特爾翻閱著核實電報,“艦載機飛行員損失率超過20%,陸戰旅傷亡率將近40%,所有重裝備和登陸艇基本放棄——該旅需要完全補充才能恢復元氣,特斯特司令官號中彈沉沒,包括提爾匹茨、黎塞留號等在內的軍艦多有損傷,除飛行員外的海軍官兵傷亡超過500人。”

然後他有補充介紹了日本方面的損失:“日方損失更多一點,飛行員損失率將近25%,損失了陸奧、比睿、隼鷹三艘主力艦和一些小型艦艇,其余戰列艦也有輕重不等的傷勢,不過順利地從法國人手裏拿到了貝亞恩號航母。”

“陸奧沉沒了?”霍夫曼有些吃驚,低頭看起了戰報,自言自語地說道,“原來陸奧和比睿受了重傷,然後堀悌吉用它填了運河——這種行事風格可與一般日本人大相徑庭。”

凱特爾附和地點頭:“看得出來這位將軍很有魄力,當然,他也向我們提出了要求:鑒於日本工業實力和造船能力薄弱,希望能獲得一些補償,比如說把天鷹號航母讓給或租給日本。”

霍夫曼搖搖頭:“這不可能!歐羅巴號沉沒、齊柏林負傷維修後,我們也很缺航母,目前能用的就是天鷹——我不能將唯一可用的航母轉給日本,就算我答應,雷德爾也不會答應。對了,他對這份戰報是什麽態度?”

“這……”凱特爾欲言又止。

“他怎麽了?又找你鬧別扭了?”霍夫曼不悅地說道,“我提醒過他很多次,海軍是服務於戰爭全局的,不要僅從海軍角度出發來思考問題,必須服從最高統帥部的統一指揮。在海軍內部,今後是艦隊、潛艇、海航、陸戰隊和島嶼基地五位一體,也不要狹隘地光從艦隊出發看問題。”

“不,他下午找我談了一次,委婉地表示可能近期會提出辭職。”

“辭職?”霍夫曼的眉頭皺了起來,這倒是始料不及的變故,不過很快他就想明白這是為什麽了:這次巴拿馬作戰雷德爾是持明確反對態度的,認為太過於冒險和激進,但他沒有多少發言權,整件事是堀悌吉與霍夫曼直接商議後執行的,是“越頂外交”的產物,現在巴拿馬戰役不但打贏,而且贏得很漂亮,雷德爾當然感覺自己臉上無光;其次,雷德爾對小澤的任命始終頗有微詞,認為破壞了德國海軍的傳統,但其實上到馬沙爾,下到普通官兵都能接受小澤的任命,沒覺得有什麽不妥;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隨著海航、海軍陸戰隊的強勢加入,雷德爾代表的艦艇派或者說水面艦艇派從唯一的主流變成了與潛艇派、海航派、陸戰派相提並論的派別,話語權逐漸旁落,特別是連續幾次軍事行動都是繞過雷德爾直接由最高統帥部下令,讓老元帥很有失落感。

除與凱特爾關系緊張外,霍夫曼還知道雷德爾與馬沙爾之間關系也很一般,雷德爾比較保守持重、總堅持保船第一,與馬沙爾格格不入,馬沙爾在外人眼裏算是穩重,但在老元帥眼裏卻是激進;本來航母部隊指揮官克蘭克與老元帥的關系還不錯,但因為將一系列戰列艦改建為航母的事,克蘭克與霍夫曼、施佩爾是一條陣線的,又與老元帥意見相左。除了海軍總參謀長弗裏克,其余海軍高層與雷德爾隱隱約約都有隔膜,當然面上還是能一團和氣。

“您覺得我應該怎麽辦?”

凱特爾本想說元首大可以接受辭職並直接兼任海軍總司令,雷德爾之所以先找自己談辭職一事未嘗沒有試探元首口風的用意,但他摸不透霍夫曼的真實想法,話到嘴邊又變了:“這……我覺得應該盡力挽留,雷德爾元帥在海軍中德高望重,他……”

“你沒說實話,這很不好,現在不是和平時期的官僚傾軋,我們要站在對戰爭真正有利的立場上看問題。”霍夫曼板起臉訓凱特爾是一套又一套的,“他還在猶豫,我卻不能猶豫。如果他真向我提出辭職,我會接受。當然,他對德國海軍的復興是有特殊功勞的,從海軍總司令位置上退下來後還可以在其他領域發揮余熱,比如出任海軍總顧問一職就挺好。”

凱特爾心想自己剛才又會錯了意,元首的態度堅決地多,連忙補救道:“可按陸軍、空軍的辦法由您親自兼任海軍總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