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章 春醒(11)

中東集團軍的登陸如同一顆重重的砝碼突然間壓上了本就有些搖搖欲墜的天平,瞬間打破了脆弱的平衡,動搖了整條高加索戰線。

雖然秋列涅夫緊急調遣了包括騎兵15軍在內的增援力量試圖去堵上這個缺口,但他顯然不知道登陸德軍有多少人,更不知道這是些什麽部隊,上岸後的隆美爾大膽地兵分兩路:一路以維京師為主力,向左翼刻赤半島掃蕩,打通與克萊斯特集群的聯系;一路以大德意志師為主力,向右翼高加索各隘口包抄紅軍後路,打通與土耳其人的聯系。

4月6日下午,維京師先頭部隊已與克萊斯特集群中第一裝甲集團軍的第22裝甲師聯系上,雙方一共包圍了5個殘缺不全的紅軍步兵師、2個騎兵師和2個炮兵師,一共近4萬人馬;而右翼大德意志師快速淩厲的進攻則直接切斷了各高加索隘口守軍的退路,深受鼓舞的土耳其人發動了全線總攻,雖然激烈的戰事一直持續到4月10日後,但現在就可以看出這7萬多紅軍已毫無退路。與此同時,從巴庫一線出擊的土耳其軍主力在博克的率領下,繞過高加索山脈東段向500多公裏之外的格羅茲尼展開進攻。

斯大林格勒指揮部裏,看著德軍不斷延伸的進攻箭頭,所有人都是眉頭緊皺,一言不發。德軍登陸索契成功後,高加索方面軍已完全陷入混亂,秋列涅夫在“反擊、退卻、就地堅守”這三個辦法上拿不定主意:他本人想反擊,但提出要2個坦克集團軍的請求被朱可夫當場駁回,因為現在根本抽不出這麽多兵力,就算是有也來不及趕到前線;陷入困境的部隊紛紛拍電報給方面軍司令部想要退卻,但因後路被斷而陷入重圍;莫斯科傳來了斯大林嚴厲的命令,要求堅守到底,為斯大林格勒防禦爭取時間——這意味著大批兵力損失。

到4月6日晚上,形勢已變得非常明顯,幾個月來一直按兵不動的克萊斯特集群準備出擊了,最犀利的矛頭就是多次立下功勛的第一裝甲集團軍,現在該集團軍沒了側翼威脅——左翼有快速推進的曼施坦因集群掩護,右翼敵軍已被肅清,完全可拋開一切顧慮發動縱深進攻。與藍色行動後期相比,克萊斯特大將不但得到了足夠的油料和補給,而且坦克部隊在增補完成後數量足足比當初多了一半——全是更優異的4號H型坦克。更讓他喜出望外的是,他甚至還額外得到了一個509重裝甲營的補充。

“如果高加索方面軍的主力再不撤退,秋列涅夫同志就會陷入克萊斯特集群、隆美爾集團軍和土耳其人三面進攻。”華西列夫斯基仔細看了看地圖和當前的敵我態勢,雖然各方面匯報上來的情況很混亂,但他依然抓住了主要情況,嘆了口氣後說道,“高加索沿線那10萬部隊肯定保不住了,現在最重要的是將該方面軍另外30萬部隊保留下來。”

“您想怎麽做?”

“向阿斯特拉罕一線撤退,至少要把第44、46、47三個集團軍的主力保留下來,其余部隊就地抵抗,遲滯軸心軍進攻。”

“放棄格羅茲尼?”朱可夫用不確定的口吻問道。

“只能放棄,今天就安排部隊炸毀有關設施。”

一直在旁聽的羅科索夫斯基連連搖頭,他也沒什麽特別高明的辦法,在總參謀部將崔可夫的第62集團軍調給他並加入斯大林格勒防禦戰後,戰線終於穩定下來,他受到的壓力不算太大。

朱可夫微微嘆息,不再繼續糾結格羅茲尼這件事——巴庫失守後,全蘇原油產量驟降到不足1200萬噸/年,而格羅茲尼是剩余油田中非常重要的產油區,一年可提供近300萬噸原油,丟掉這片區域意味著蘇聯原油產量將掉進1000萬噸以內。從軍事角度考慮,華西列夫斯基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但他認為事情不這麽簡單,斯大林同志會有別的想法。

果不其然,幾分鐘之後參謀便拿來了莫斯科的電報,朱可夫掃了一眼後臉色變得很難看:斯大林原則同意高加索方面軍撤退,但希望能堅守格羅茲尼2-3個星期,以便將相關采油設施拆解到烏拉爾地區去。這要求不能算錯,因為如果要擴大烏拉爾地區產出,必須有足夠的設施設備,采取拆遷是最行之有效的。

“可我們不能這麽做。”華西列夫斯基當即表示道,“現在敵人還沒大規模撲上來,及時撤退尚有一線生機,如在格羅茲尼耽誤2-3周,只怕整個高加索方面軍都會搭進去,那時候就不是損失一點油田設施,而是會損失大量的部隊與裝備。”

“就這麽給斯大林同志回電?”

“好!”

參謀轉身剛要走,卻被羅科索夫斯基攔住了,他用略顯遲疑且委婉的口氣提醒兩人:“這個……2-3周如果守不住,能不能考慮只堅持一周?我們不能光考慮軍事問題,也要多考慮一下政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