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高加索(9)

媾和的事羅科索夫斯基聽聽就算數了,這不是他這個級別該摻和的事,朱可夫告訴他是非常夠意思的舉動,說明在對方眼裏是“自己人”——對波蘭血統的他而言比什麽都要緊。但對斯大林格勒阻擊戰的要求,他有些遲疑和犯難,因為朱可夫交給他兩項任務沒有一項是能輕松完成的:

第一,讓24、63、69三個集團軍交替掩護撤退,快速撤向斯大林格勒,引誘曼施坦因集團追擊並將其吸引到城市近郊附近;

第二,用相對弱勢的兵力防禦斯大林格勒,利用城市巷戰和地形優勢與敵人拼消耗——不能再打1:4、1:5的戰損比,要求發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打出1:1,至少也得是1:2的戰損比。

“羅科索夫斯基同志,我相信您能完成這個艱巨任務,這種能力已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展現出來過了,現在黨和國家需要你再一次發揮這種能力。”朱可夫誠懇地說。

“第一條要求很難辦到。”羅科索夫斯基為難地表示,“如果我現在下定決心讓24、69兩個集團軍留在原地,只讓63集團軍撤退,該集團軍是有把握完整地撤出來的,但三個集團軍一起撤退,恐怕最後誰也逃不出來。”

“沒指望他們逃出來——這是我拋給曼施坦因的誘餌,用3個集團軍把他引到斯大林格勒來,如果按你的辦法,固然最多只會損失2個集團軍,但敵人不一定會越過頓河進攻——他們現在膽子很小。”

“丟掉3個集團軍我就只有20萬不到的部隊了……”他驚叫起來。

“我會從西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中各抽一個集團軍補充給你,再加留在城裏的部隊也歸你指揮,這樣很快就能恢復到40萬人。”

“光這樣也不行,40萬部隊兵力不夠,哪怕守住城市也消滅不了曼施坦因,德國人可能會接近60萬。”

“但可以消耗德國人的實力,敵人第一步在圍殲3個集團軍時估計要損失4-5萬部隊,進攻斯大林格勒,你至少要造成敵人15萬左右的傷亡。”

“那曼施坦因至少還能剩下40萬,而我什麽兵力也沒有了,這改變不了整體局勢。”

“您不要為這件事擔心,我準備了龐大的預備隊。”朱可夫走到地圖前,把計劃和盤托出,“我已在秘密動員草原方面軍和外貝加爾方面軍,他們將會在斯大林格勒戰役進入高潮、敵我雙方筋疲力盡時出現。”

羅科索夫斯基很快就明白了朱可夫的意圖:德軍用霍特集群牽制住了布良斯克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用克萊斯特集群牽制住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高加索方面軍——朱可夫非但不打算改變這個情況,相反還會縱容德軍兩翼對4個方面軍的壓制,以便讓曼施坦因放心大膽地壓過來。

“從4個方面軍中合計抽調6-7個有較強戰鬥力的集團軍,不會對他們的實力造成根本性損害,相反會讓兩翼壓制顯得更逼真。其中2個集團軍我會先補給你,讓頓河方面軍盡快恢復實力投入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您要在這座城市裏至少堅持到5月底。”

朱可夫的戰略很清晰:他計劃用4個方面軍牽制住曼施坦因的兩翼,用頓河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這座城市引誘曼施坦因上鉤,並讓羅科索夫斯基承擔第一波沖擊,兩個月後,他會用新生的草原方面軍和外貝加爾方面軍包圍曼施坦因,會同頓河方面軍發起全面反攻。

從兵力上來說,左翼他利用70萬左右的部隊牽制住霍特,右翼用70-75萬部隊牽制住克萊斯特,中路先送給曼施坦因20萬,換取德軍傷亡5萬,然後再讓羅科索夫斯基在城市保衛戰中付出30萬,拼掉曼施坦因15-20萬,這樣中路德軍就只剩下40萬人(已考慮德軍在戰役過程中補充5萬)。然後這時候朱可夫再次投入45萬的草原方面軍、35萬的外貝加爾方面軍,再把4個集團軍的戰役預備隊補充給頓河方面軍,使羅科索夫斯基的兵力再度恢復到40萬左右,計劃用120萬碾壓曼施坦因的40萬,爭取用60萬損失拼掉德國人25-30萬。

“這樣下來後,時間就會進入夏季,曼施坦因的中路軍將只剩下15-20萬兵力,只能撤退。一旦德軍撤退,我們在中路就具有60萬左右的優勢兵力,無論壓向左翼還是右翼,都能獲得勝利。”

羅科索夫斯基心裏暗暗盤算,如果按這個計劃執行,他要承擔最繁重、最艱巨的任務:第一,要用3個集團軍的誘餌引誘曼施坦因上鉤;第二,要用40萬弱勢兵力扼守斯大林格勒並消磨德軍的銳氣,為草原方面軍和外貝加爾方面軍的動員、部署爭取時間;第三,在戰役後期要協同兩個新加入戰場的方面軍發起反攻。三個環節任何一個出了錯,整體戰役的目標都不可能實現。

對整體計劃意圖,羅科索夫斯基是認同的,也清楚地知道戰術核心:利用城市防禦體系拖住並消耗德軍,打野戰紅軍目前不是對手,但巷戰和近距離戰爭就不一定了。不過,他認為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沒考慮進去,便開口道:“如果,我是說如果……曼施坦因吃掉我那3個集團軍後不來進攻斯大林格勒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