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 高加索(7)

對羅科索夫斯基突然提出的撤退請求,朱可夫並未發火,只平靜地問道:“您想撤到哪?能撤出多少部隊來?”

“過頓河,往斯大林格勒撤退,3個集團軍至少能撤出一個來。”羅科索夫斯基想了想,“如果可以,我打算把63集團軍撤出來,該集團軍相對戰鬥力強一些,保留下來更有價值。”

朱可夫沒直接表態說好還是不好,反而問了其他話題:“您覺得德國人會趁機度過頓河河曲部向斯大林格勒進攻麽?”

如果是以前,羅科索夫斯基一定會要不猶豫地說是,但經歷過去年9、10月份德軍明明占據優勢卻突然大踏步撤退的場景,他遲疑地回答道:“這不一定,取決於希特勒和曼施坦因怎麽想。您看,半年前德國人就打過了頓河,最後不是又重新退回去了麽?”

“這次他們還會退回去?”

“有一定可能,取決於我們施加給德國人的壓力有多少。如果我們在各方面給與南方集團軍群足夠壓力,曼施坦因未必會孤軍深入直沖斯大林格勒,但如果我們沒法給予這種壓力,敵人就可能沖過來,畢竟他們目前占著上風。”羅科索夫斯基補充解釋道,“要遏制敵人向斯大林格勒進攻其實也不是特別難,關鍵是兩翼一定要壓住敵人,如果德國人左路的霍特集群和右路的克萊斯特集群都打不動,只有中路曼施坦因集群能越過頓河,那其實就變成孤軍突進,會形成一個較大的突出部,我們可以調集兵力、從容地對付敵人。但您看看現在,布良斯克和西南方面軍的部隊明明比霍特要多,卻一個勁地抱怨遭到敵人猛烈進攻,葉廖緬科和秋列涅夫同志加起來的兵力也比克萊斯特多,他們又說抽不開身——等於只有我一個人對付曼施坦因,我哪有這麽大的力量和本事?”

羅科索夫斯基嘮嘮叨叨說了一大堆,朱可夫聽懂了對方的抱怨——他在暗示其余四個方面軍未使出全力來幫他解圍而讓他承受了過多的敵軍,後者的眉頭一開始是緊皺的,後來卻緩緩松弛開來,甚至於偶爾還點頭附和兩下。

羅科索夫斯基大大松了口氣:朱可夫同志聽進去就好,他不想推卸責任,他只覺得明明最開始約定三個方面軍共同壓制曼施坦因,現在卻讓他一個方面軍承受德國人的全部攻勢,這個壓力實在太大,如果為此要追究責任、處分自己更覺得不太公平。

但朱可夫下一句話就讓他傻了眼:“你說,如果我給德國人營造兩翼無憂、中路阻力不強的局面,曼施坦因會不會真去進攻斯大林格勒?”

“這……”羅科索夫斯基傻眼了:好好地在說撤退與阻擊的事,怎麽話題一下子跳到這上面去了?但看著朱可夫征詢的目光,他又不能不加以表態,最後只好吞吞吐吐地回答道:“這可不一定,如果是我,會認為這是個很好的機會,畢竟我們在斯大林格勒的防禦力量不強,但自從去年德國人在占據極大優勢的情況下退回頓河,思路就變得很古怪、令人難以捉摸,我有點兒跟不上也想不明白他們的套路。”

“您倒是很坦誠,不止你想不明白,我也想不明白。”朱可夫嘆了口氣,“但現在有點明白了——德國人不是要占據這裏或那裏,他們甚至對占領巴庫興趣不大。”

“這不可能!”羅科索夫斯基質疑的話脫口而出,“鬼才相信這句話,德國人做夢都想要我們的石油,不然去年夏天他們發動‘藍色行動’幹什麽,目標直指高加索幹什麽?沒有油,德國人的飛機和坦克全是一堆廢鐵!”

“真的!如果他們要巴庫,就不是前幾天這樣慢吞吞進攻,而應該以最快速度搶占下來,哪怕為此多付出一些代價。”

“不是說在巴庫守軍投降前,那裏就全被我們炸光了麽?”

“德國人速度夠快的話,其實還能留一點下來。”

羅科索夫斯基驚訝地張大了嘴,忽然感覺自己腦子不夠用了:朱可夫同志在想什麽?嫌德國人打得不夠快?莫非他和圖哈切夫斯基元帥一樣是潛伏著的德國間諜?等等,我究竟在胡思亂想些什麽?朱可夫同志怎麽可能是間諜!而且,作為一個在大清洗時代三次死裏逃生的幸運兒,羅科索夫斯基對圖哈切夫斯基的罪名一點都不相信。他在考慮難道朱可夫同志有別的想法?……莫非?

不過短短幾秒鐘,他的腦海裏像翻江倒海一般閃過無數場景,最後他聰明的一句話也沒說出口,只深深吸了口氣,順著朱可夫的話簡單問道:“這是為什麽?”

“因為他們拿下了中東,那裏有儲藏很大、埋藏非常淺的大油田,德國人正調集全歐洲石油工業的力量在準備開發,所有排得上號的石油公司和勘探隊都在裏面,包括了德國人、意大利人、法國人、比利時人、荷蘭人等等,那地方的油井只要打個幾百米就可以源源不斷產油,比費盡心機修復巴庫油田來要好得多甚至快得多,而且還安全。目前我們距離羅馬尼亞的普羅什蒂那油田大約是1200多公裏,轟炸機要去破壞比較費勁,距離中東油田超過2000公裏,幾乎不可能有威脅。而巴庫才多遠,不到300公裏,我明天就能派飛機去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