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分兵(10)

“引入15萬紅軍可以打過德國人?”

“這個……基本上很難。”面對如此重大的戰略決策,幾個將領不敢隨意應付,馬歇爾分析道,“從理論上說紅軍、德軍都可以從本國獲得補給,完全能將戰事支撐下去,分出勝負不會很快,但英國人恐怕會被趕出中東。”

英軍局勢最不理想:雖然英國現在中東兵力最多,足有1個集團軍10萬之眾,但在丟掉蘇伊士運河與印度洋制海權後,連從印度到波斯的航線安全也無法保障,而印度雖與波斯陸地接壤,但道路條件很差,根本支撐不了大規模補給,因此英軍中東部隊只會是打一個少一個,也不可能指望斯大林給英國人送補給——俄國人自己還在對外伸手呢。

“不得不說,雖然很不情願俄國人的手伸得如此之長,但現在不引入俄國人是不行的。”史汀生嘆了口氣,“唯有指望俄國人拖住德軍,給我們爭取時間,讓艾克有足夠時間把喬治的登陸部隊、英國人從埃及退下來的殘兵敗將、在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和索馬裏的英軍再加上我們登陸的3個師捏合起來,在合適的情況下從東、南兩個方向形成對埃及德軍的鉗形攻勢——我認為這是我們唯一能在非洲和中東反敗為勝的關鍵。”

“你的意思是在非洲和德國人打?”

“這是目前唯一能直接威脅到德軍的地方——他們也將被迫越過半個地中海投放力量,這無形中拉長了德國人的戰線,有利於促成他們的最終失敗。”

赫爾插話道:“倘若土耳其入軸呢?”

“土耳其加入軸心與否,不完全取決於紅軍南下,更取決於戰事前景與德國力量展現。如果我們節節敗退,將北非、中東拱手相讓,土耳其人只會加快入軸的速度——這都是一幫投機分子。”馬歇爾嘆了口氣,“但要根本性扭轉非洲與中東戰局,必須要獲得印度洋制海權,否則連中印緬戰區的物資補給都無法維持。”

羅斯福忍不住皺起了眉頭:駝峰航線現在是對中國進行補給的唯一通道,可這些物資印度並不能生產,全是萬裏迢迢從美國運輸過去,印度航線被封鎖時間一長,駝峰航線哪怕沒被切斷也要難為無米之炊了。

“是否可利用日本海軍主力不在的機會強行在中國沿海登陸輸送物資?”

金上將和尼米茲交換了一下眼神,搖頭道:“這不太可能。中國沿海所有港口城市都控制在日本之手,即便我們有能力輸送上去,到了內地還是會被日本軍搶走——除非連帶再輸送上去2個美國師,可那樣一來就變成在中國執行兩棲登陸戰了,在東南亞島嶼尚未掃清之前,直接去中國登陸太冒險。”

尼米茲補充道:“哪怕要冒險也應該先去菲律賓。”

“我記得埃塞克斯航母馬上可以服役?”羅斯福嘆了口氣,把希望的目光投向金上將。

“是的,您沒記錯,搶了2天工期,明天正式入役,會有一個小型移交儀式。”

“儀式盡可能簡短,不要超過半小時,要把每一分鐘都節約下來。我知道按海軍慣例,新的主力艦服役後要去皮薩切克灣海試,現在情況急迫,我們沒這麽多時間,因此我希望……”羅斯福用不容置疑的口氣說道,“1月初完成有關艦載機搭載後直接向珍珠港開拔,限你們在一個月半內,也就是2月15日前抵達珍珠港並完成所有海試項目,然後在珍珠港進行適度休整、增補物資、維護艦艇,3月下旬我要看到他在太平洋投入戰鬥,能辦到麽?”

雖然總統問的是能不能,但尼米茲知道自己決不可說“不能”,於是咬牙應承下來:“如您所願,沒有太大意外您將在3月25日之前看到他對日本人開火。”

“還有3艘答應支援英國人的戰列艦出發了麽?”

“前天下午已正式起航去南非,還帶去了一批物資。”金上將雖不贊同在歐洲投入過多力量,但對於維持東非戰局的決定依然是支持的。

“我不相信日本人放著自己的老巢不管在印度洋逗留很久,所以我決定從本土再給太平洋戰場調遣2個師——這次走太平洋航線,要在這段時間裏盡可能多的收復島嶼。”羅斯福咬牙切齒地說道,“艦隊要做好一切準備,爭取在聯合艦隊回來的第一時間就打掉他。”

尼米茲本想表示一點異議,但被金上將用眼睛示意不要多說話,他最後強忍住了。

“答應俄國人的條件,請他們派15萬部隊進入波斯,保護這個至關重要的區域。”羅斯福深思熟慮後開了口,對赫爾道,“一切為了打贏,戰後的事情到時候再說,中東哪怕讓俄國人占領也不能讓德國人占領。請您與英國方面進行溝通。”

“英國方面難度不大,丘吉爾首相應該能明白這個道理,但物資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