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第二次航空軍備重整案(中)

現在機體訂單的大頭顯然是沃爾夫公司拿定了(其余公司可以獲得授權生產),但發動機訂單顯然是讓人異常眼紅的。

“尊敬的元首,雖然Bf-109系列後續發展遇到一些瓶頸,但我們公司並非毫無作為,能否在看了我們的最新設計後再考慮下訂單?”梅塞施密特博士用一個平淡但又不甘的語氣插了話。

“當然,博士,這只是一個規劃,事情尚未最終定局,您完全可以暢所欲言。”

“首先是我們針對Bf-219項目的改進與提升。”

經過前線多輪試飛與風洞驗證,梅塞施密特公司將零式戰鬥機的改款發展成為Bf-219 V7,這個升級改進版與最初型號相比,除翼展與機長之外整體變化不大,但優化後的最高速度提高到了629公裏/小時(艦載機因為多著艦設備,重量也更重一些,所以只有615/公裏小時)。雖然比不上Bf-109G系列目前最高670公裏的時速,但短腿病卻治好了,不掛副油箱的航程妥妥地超過了1500公裏。這次京特·拉爾在頓河上空的閃電戰更為新型號進行了實踐背書,他完全將這種飛機的靈活、持久發揮了出來,所有經過試飛的飛行尖子們都堅持同一個觀點,在目前的東線戰場上,3500米以下低空狗鬥包括最新的拉5在內,沒有一款蘇聯飛機是其對手。裏希特霍芬代表的海軍航空兵也認為Bf-219的價值遠遠超過了Bf-109T,如果最大速度能更快一點就幾乎是完美的艦載戰鬥機。

寶馬公司也看到了這款飛機的潛力,一直在為該型號發動機進行系列先進化改造:包括將化油器改成缸內直噴,考慮增加機械增壓——德國渦輪增壓的技術雖然一直沒過關,但機械增壓卻非常穩定,他們樂觀預計新發動機在增重不超過100公斤的前提下馬力會提高到1700匹,預計屆時速度會輕易突破670公裏每小時(艦載機660公裏左右)。

在現在這個形勢下,空軍的戰術指導思想也開始發生了變革:準備進行分層作業,考慮將4500米以下的中低空戰鬥與護航任務完全交給Bf-219執行,4500米以上的截擊、突擊和BZ戰術交給Fw-190執行。這種新策略最大的受害者就是Bf-109——原來似乎各方面能力均衡、什麽活都能幹的Bf-109一下子失去了市場,而其短腿特點卻暴露得更加明顯,梅塞施密特博士雖然在介紹Bf-219的特點,臉色卻一直不太好看。

在這次會議前,梅塞施密特公司針對英美重型轟炸機的威脅特意安排了針對高空性能突出的Bf-109H計劃,但有Fw-190D計劃珠玉在前,Bf-109H無論數據還是開發時間,都沒法與譚克博士的新設計相抗衡,這樣一來這種高空改進型還沒走下繪圖板就完全被報銷了。

不過梅塞施密特博士也沒有完全放棄抵抗,他介紹道:“在這次利用日本技術生產飛機的時候,我們也使用50嵐金屬進行了新型機體材料的研究與驗證——這種金屬與帝國常用的航空杜拉鋁相比增加了鎳、鎂成分,其優缺點十分突出,在重量一致的前提下擁有更高強度,但更容易著火。我嘗試著利用這種特性為Bf-109整機進行重新生產,得到了全新改型。”

他很快拿出了全新改造的Bf-109I,相比G系列整體減重240多公斤,然後又將油箱加大到了700L的規模,通過風洞實驗進行了大量外觀調整,連鉚釘的大小都調整過了,不過博士采取的減重措施與日本思路不同,由於不受發動機功率的桎梏,他不是簡單地利用打孔減重,而是在支撐結構的細化與強化上下了大工夫,整體結構強度依然保留了原來水平。

霍夫曼問道:“既然這種新金屬很有用,配方也是帝國轉讓給日本方面並由其改進的,為什麽我們自己不用。”

施佩爾苦笑道:“不是我們不想用,最大的關鍵在於帝國缺乏鎳資源,因此我們原來制造飛機的鋁合金都不用鎳的,剩下的鎳資源都集中送給了坦克裝甲與軍艦裝甲。”

“原來如此。”與會眾人都表示了理解。

霍夫曼笑道:“那現在應該不成問題了吧?在芬蘭鎳礦開采後,我們會有足夠的鎳資源。”

在上一輪資源開發計劃中,霍夫曼將芬蘭科塔拉蒂鎳礦帶透露給了施佩爾,並且與芬蘭政府形成了一致意見,由德國全額投資開采機械並安排足夠的波蘭勞動力進行開采,芬蘭人負責日常管理,獲得成果一家一半,德國可用市場價8折向芬蘭購買其剩余部分。

“完全可以,不過要等到明年6月份以後該礦才能量產了。”施佩爾想了想說道,“日本人會送我們100噸鎳,這部分差不多可以出8000噸左右新金屬合金,是否可以考慮作為機體材料——最起碼亨克爾的He-218肯定是要用這個材料制造的。”

“可以。”霍夫曼當場拍板,“新飛機都可以用這種金屬,包括譚克博士的型號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