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趙國現況(第3/4頁)

但由於二人之前曾經發生過不可調和的矛盾,無論是趙王何還是蒙仲,都沒有再聯系彼此。

唯一的例外,即蒙仲前兩年在宋國蒙邑與樂氏之女樂嬿成婚時,本著禮數的想法給趙王何送了一份喜書。

當時,趙王何亦派肥幼贈送於了極為貴重的賀禮。

但讓趙王何感到非常失望的是,當時蒙仲雖然讓肥幼轉達了謝意,並且也帶回了回禮,但卻未曾親筆給他寫一封信。

趙王何當然知道其中的原因,因為蒙仲怨恨他對趙主父見死不救,甚至於通過借刀殺人的伎倆,借趙成、李兌的手,逼死了趙主父。

說來也奇怪,肥義並非趙王何的生父,但趙王何卻視其如父,甚至為了給肥義報仇,不惜逼死自己的親生父親趙主父;而趙主父也並非蒙仲的生父,但蒙仲卻仿佛像敬重父親那般敬重著趙主父,且最終因為趙主父被趙王何逼死一事,與趙王何恩斷義絕,從此再無往來。

每每想到蒙仲,趙王何都難免感到莫名的遺憾。

他並不後悔借趙成、李兌的手逼死了趙主父,誰讓趙主父當初縱容公子章殺死了肥義?但蒙仲因此與他反目,卻讓趙王何感到莫名的悲傷。

後來,趙王何得知蒙仲投奔了魏國,助魏國於伊闕戰勝了秦國。

盡管他並不清楚那場仗的具體,但從魏國名將公孫喜兵敗而死這件事,也能推測出當時魏軍的形式究竟是多麽的艱難,然而,蒙仲卻硬生生扭轉了劣勢,率領魏軍的殘兵擊敗了秦軍。

是的,蒙仲有這個本事,趙王何對此毫不意外,畢竟這位可是他趙國內定的晉陽守——無論是趙主父還是肥義,當時都希望蒙仲日後出任晉陽守,讓後者總懾膚施(上郡)、晉陽(太原)、雁門三地的兵政諸事,替趙國抵擋西邊的秦國與林胡。

膚施、晉陽、雁門,整整三郡之地,雖地處偏僻,富饒遠不如中原,但論土地面積,卻比整個宋國還要大,幾乎等於半壁趙國,可見趙主父、肥義當時對蒙仲的重望。

可誰曾想到,他趙國精心栽培的這位驍將,最終卻便宜了魏國。

哦,還有燕國。

沙丘宮變後,趙主父精心挑選、栽培的,信衛軍、檀衛軍的將領們,最後大多都便宜了魏燕兩國:蒙仲帶著蒙遂、蒙虎、華虎等人投奔了魏國,而劇辛、樂毅、趙奢等人則投奔了燕國。

看看劇辛、樂毅、趙奢三人,劇辛與樂毅當時只不過是檀衛軍、信衛軍的佐司馬,可到了燕國之後,劇辛立刻被燕王拜為國相,而樂毅則領了大司馬的職務,就連曾經只是檀衛軍一介小將的趙奢,亦在燕國擔任上谷守。

像這樣的人才,趙國一下子就失去了近十位——這些本該成為他趙國的柱石!

但事已至此,趙王何也只能接受事實,用滿懷遺憾的心情,看待蒙仲投奔魏國作為魏將的事實,繼而逐漸將其淡忘。

可沒想到,前幾日李躋與韓徐兵敗於漳水,據李躋派人送回的消息稱,有一名魏將協助秦將白起討伐他趙國,當時趙王何驚地渾身發汗,心中萬分不想聽到那個讓他遺憾至今的名字,直到前來報訊的士卒說出那位魏將叫做唐直時,趙王何這才如釋重負地松了口氣。

他不敢想象,有朝一日蒙仲會成為他趙國的敵人。

“大王、大王?”

從旁,傳來了李躋的喚聲。

聽到這聲音,趙王何這才從思緒中脫身,在歉意地看了一眼李躋後,再次將目光投向城外的秦魏聯軍。

而李躋,此時也意識到身邊的君主方才可能走神了,於是又重復道:“臣方才說,這路秦魏聯軍實力強勁,我邯鄲必須做到完全準備,才能擊退敵軍。”

趙王何聞言點了點頭,說道:“此事有李卿做主即是。”

李躋拱了拱手,旋即好似想到了什麽,吞吞吐吐地對趙王何說道:“大王,聽說您派人到房子請援……”

趙王何當然知道他身邊有許多李兌的眼線,也不奇怪李躋為何能得知這件事,微笑問道:“秦軍攻打我趙國,且奉陽君又不在邯鄲,寡人自然要召喚國內各地的軍隊護衛邯鄲,李卿有什麽疑問麽?”

“不是……”

看得出來,李躋遠不如其父李兌穩重圓滑,被趙王何反問了一句,他結結巴巴地說道:“臣只是覺得,趙賁軍將素來脾氣不好,臣怕與他起了什麽沖突……”

『你不是怕趙賁脾氣不好,而是怕趙賁……怕寡人趁機機會奪了你兵權吧?』

趙王何深深看了一眼李躋,旋即,他微笑著說道:“寡人會叮囑趙賁,叫他聽從李卿的命令。”說罷,他目視著城外的秦魏聯軍,淡然又說道:“李躋,寡人與趙章不同,不希望看到我趙人再因內亂而無味流血,你可以放心……寡人與你父,雖有時意見不合,但寡人也知道,奉陽君終歸也是希望我趙國日漸強盛,寡人不會忘卻奉陽君對我趙國做出的貢獻,更何況,你李氏一族世代皆是我趙國的基石……總而言之,大敵當前,我趙人應當團結起來,共赴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