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趙國現況(第2/4頁)

肥幼不解問道:“李兌把持朝政,目無君上,今君上奪回權柄,此乃名正言順之事……”

聽聞此言,趙王何再次搖了搖頭,說道:“雖此事的確名正言順,但你要知道,奉陽君雖有私欲,但他這幾年治理國家,倒也不無可取之處……”

正如趙王何所言,繼已故的安平君趙成之後,奉陽君李兌繼續把持趙國的朝政,不可否認是一名權臣,但雖說如此,在李兌治理下的趙國倒也算不錯,而更要緊的是,李兌雖然是權臣,但他並不敢做得太過分,至少在趙王何面前仍恪守著君臣的禮儀,這也正是李兌專政後趙國臣民並沒有激烈抵制的原因。

當然,即便如此,亦不代表趙王何就默認了李兌專政的做法,在他心底,還是希望奪回權柄,成為真真正正的趙國君主,而不是眼下這般的傀儡。

之所以是提及李兌,是因為李兌如今趙國的威望不低,且頗有善名,趙國有許多臣民都以為李兌是一名賢臣,在這種情況下,倘若趙王何借此事機會,命趙賁發動兵變,擒李躋、奪邯鄲軍,那麽趙國的臣民就會誤以為他是一名昏君。

這是趙王何不想看到的。

他更希望以一種更為平和的方式,奪回權柄。

比如說,在李兌失去趙國諸多臣民信任與支持的情況下,通過和平的方式,使李兌主動歸還權柄。

可以的話,趙王何絕不希望他趙國再次爆發內亂——當年的沙丘宮變,已經讓趙人流了太多無謂的鮮血。

“……更何況,今秦將白起率軍逼近邯鄲,若我等趁機與奉陽君父子反目,這豈非白白便宜了秦軍?秦軍的兇殘,你也清楚,一旦邯鄲被其攻破,後果不堪設想。”

“……好吧。”

聽到這話,肥幼無奈地點了點頭。

他帶著幾許遺憾說道:“臣只是覺得,這或許是一次機會……”

“但並非是最佳的機會。”趙王何笑了笑,寬慰肥幼道:“放心,寡人還年輕,寡人遲早可以奪回權柄,卿無需著急……若是有空暇,卿不妨多看看書,寡人可是希望日後奪回權柄時,由卿擔任我趙國的國相。”

肥幼聞言尷尬說道:“大王取笑臣,臣哪有那個才能。”

“呵呵呵。”趙王何笑了笑,但眼眸中的神色卻有些辛酸。

是的,肥義是一位足智多謀、治國有方的賢臣,可他的兒子肥幼呢,卻是文不成、武不就,原因就在於肥義當年醉心於國家大事,疏忽了對兒子的教導,以至於肥幼除了管理族人種地,其余啥也不會。

這也正是趙王何對肥幼感到愧疚的原因。

隨後,肥幼便在趙王何身邊留了下來,充當趙王何的護衛,遵循他父親肥義曾經的叮囑,誓死保護他趙國的君主。

看著肥幼有模有樣護衛在自己身邊,趙王何感動之余,也未嘗不是感到一些好笑,認為肥幼過於擔憂。

是的,別看秦軍都已經快打到邯鄲了,但趙王何一點都不驚慌。

因為他很清楚這支秦軍此番討伐他趙國的目的,不是為了侵占他趙國,而是為了迫使他趙國召回奉陽君李兌的軍隊,停止幫助齊國攻打宋國的做法。

因此在趙王何看來,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被秦軍攻破邯鄲,隨後坐視秦人在城內燒殺搶掠。

至於他趙何本身,秦人會傷害他麽?

當然不會!

首先,他趙何並沒有做過任何傷害秦國的事,秦人自然不會記恨他,因此也不會有另立趙君的想法;其次,秦軍這次給宋國出頭,率軍討伐他趙國,必然會引起趙人對秦國的敵視,因此,只要秦國還想拉攏趙國一起對付齊國,那麽,秦軍就不會傷害他。

換而言之,這次有麻煩的其實是奉陽君李兌,而不是他趙王何。

畢竟一旦秦軍攻破邯鄲,秦軍或有可能“逼”著他趙何罷免奉陽君李兌的相位,李兌雖說是他趙國的權臣,但權臣也是臣,名分被剝奪,縱使李兌也只能俯首聽命,否則就會被打成叛逆。

正因為這一點,因此趙王何一點都不著急,只不過他不想用邯鄲被秦軍攻破為代價,來換取李兌在他趙國失勢的結果罷了——畢竟據他所知,秦國的士卒是很兇殘的,一旦邯鄲被攻破,他趙國的子民必定會因此傷亡慘重。

這不符合他治理國家的理念。

次日,秦將白起與魏將唐直,率領近六萬秦魏聯軍,徐徐來到邯鄲城外。

趙國這邊,李兌之子李躋命韓徐把守邯鄲的陪都武安邑,自己則親自把守邯鄲,使邯鄲、武安兩座城池互為犄角之勢。

說起這支秦魏聯軍的魏將唐直,記得最初趙王何也為此小小受了一驚,畢竟“魏將”的稱呼,讓趙王何難免聯想到了一個故人,一個名叫蒙仲的故人。

自沙丘宮變後,蒙仲一行人被迫逃離趙國,返回宋國,但趙王何始終派人關注著蒙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