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秦晉之好

洪武二十年的夏天,幹旱無雨,酷熱難擋。就拿齊魯大地來說吧,接連一月余時間,別說下雨,天上連塊雲彩都難看見。火辣辣的太陽曬得天地如是一大蒸籠!

不倒中午時分,人就都熱得喘不過氣來。

益都城裏且好,城市綠化多也。大樹下,門洞裏,公園裏,水塘溪流邊,到處是納涼的人。可說是在乘涼,實著一個個還是一身出不完的臭汗。

就稅務總局統計,今歲夏季裏齊魯、河北、中原三地趁農閑外出打短工的農民比之去年足足少了三成猶多。以交通建設局齊魯分局為例,其下屬勞動力的單日薪水已經比去年同期上揚了一成,可數量卻仍有較大額度的欠缺。

天熱是很大的一緣故,農民們都忙著抗旱是一,可更重要的卻是地方作坊、工坊乃至大規模的工廠愈發增多了,很大程度上擠占了交通建設的市場。

縱然後者給出的工資更高,但工作足夠累啊,且還要背井離鄉。

相比較來在老家打短工是舒適多了,活不累,離家近,更好。

十多年的時間,益都城已經越發的向著‘學術文化中心’這個角色轉變了,較之當初大齊帝國的京城,現在的益都更像是一個洗去鉛華、沉澱浮躁的溫婉女子,多出了一份素凈,更多了一份過盡千帆皆不是的從容沉靜。

畢竟是歷經過大潮大浪的。

而同樣也是因為城市定位的轉變,益都的城市建設也退去了奢華,轉為傾向於清新典雅。

明明是北地城池,卻硬生生東通彌水,西連淄水。二水穿城,叫益都城內渠水悠悠,大小橋梁橫貫,活似一副昔日東京城內商船雲集,虹橋飛架的氣象來。

而等到陸謙遷都金陵,益都城轉而從行政中心轉為文化中心,那城市建設就來了個大轉為。不再是一條接著一條的平坦大道了,而是一座座的大小公園在益都城內城外修建起來。水邊橋頭的商船運船少了,放置的石桌石椅和種下的花花草草多了,整個城市的風格被政治的力量強行轉向了文藝。但十幾年下來,在益都的身上,你已經再也看不到那生硬轉折時留下的痕跡了。

今歲這炎夏難熬的天氣裏,益都城內卻有著一塊塊清涼寶地。

城內的百姓背靠小溪,待在水邊的一顆顆大柳樹下,搖著扇子,喝著茶,擺著龍門,那滋味絕好的。若是能再在石桌上擺倆又大又圓,又脆又甜的大西瓜,吃在口中消暑去熱,涼甜解渴,那滋味就更好了。

常言說,盛夏無君子。這水邊的人,別管是官紳大戶,販夫走卒,亦或是讀書士子公子哥兒,多有斜衫露懷赤著赤膊的,火辣辣的太陽底下什麽禮儀、規矩、斯文、體面,全都不顧了。哪怕這裏是世界上綜合類學府,專科類大學最密集的地方。換句話說,益都城保不準就是這個時代文化普及程度最高的地方。

在益都城內有南河之稱的一條城中水道便,兩個年歲不大的後生正排坐在一棵大樹下。他們顯然都是外鄉人,並沒有參加那東扯葫蘆西扯瓢的閑聊。一個在大口吃瓜,一個在東張西望。過了一會兒,吃爪的青年突然向身旁這位發話了:

“小九,你怎地不吃瓜,合著太陽曬得人流油,你卻不熱啊?”

陸越大聲的叫著自家小九,他就是答裏孛之子,陸謙的第八個兒子。陸皇帝本給他起個名字叫陸冀,可這太不好聽了,諧音鹵雞麽。如是陸謙就給他重新換個名字,去了粵字的同音字越。

“……”陸鄂撇了一眼自家八哥,這太陽是很熱,可能熱得住他們麽?益都的皇宮是給封了,卻不意味著他們就沒地方住了,房間裏有縱橫交錯的冷水管道從底下穿過,冷的舒服,他們睡覺且都要蓋被子。

真不知道是不是賢妃娘娘骨子裏的契丹血脈,讓老八如此怕熱。

前年他們跟著陸皇帝去大草原上避暑,陸鄂是真真認識到了草原民族對炎熱氣候的‘懼怕’!

難怪身體壯實的耶律余睹會因為一場暑熱而奪去了性命,讓老八憑空的折斷了一根臂膀。不過耶律氏底蘊豐厚,縱然有耶律大石建立了松國,憑借著自己耶律氏的名頭狠狠割走了陸越一大塊肉,但有著耶律淳為首的一派人的支持,陸越的實力還雄渾的很。

耶律得重父子仨,還有蕭合達【李合達】,甚至還有耶律馬五的隱隱襄助,那真不是在說笑。

陸鄂沒回話,而是豎起耳朵,繼續聽邊上的本處百姓瞎扯撈。

“開城侯可是早前的高麗王,嫁妹子豈會小氣了?頭一日曬嫁妝,從早上到晚上,這嫁妝都沒搬完。從婢女到店鋪田產,從家具到寶馬,那手筆叫一個大氣……”

陸鄂現在聽得就是這事兒,普通百姓們,對於權勢的敏感度不高,眼睛裏更看重的是錢財。但陸鄂對內裏的道道卻知道不少,畢竟這些年來,他們兄弟姐妹也有不少娶了嫁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