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封國(二)

事實上財政艱難如廬國【廬州伯國】一樣的封國並不在少數。便是那最為強大的明國,一樣在中原銀行、金融銀行,以及十年中新建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發展銀行借下了天文數字一樣兒的貸款。為此不惜拿出港口的運營權,道路的修築權,甚至是海關權和鹽政等等充作抵押。

是不是覺得陸齊朝與各封國之間簽署的協議很眼熟?這套路太“殖民”了。

事實上這只是陸謙的一種手段,代表著他的一種思想。

——要平地裏建起一個國家談何容易?更不要說,這些封國的實質乃是入侵性質,本處都有生民的。還要把之變成一片皇道漢土,那就更難。

即使先前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但正到了‘封藩建國’之後,就會發現有太多的事情出乎他預料,自己原本準備的海量物資,也就跟填補了一口無底洞一樣,迅速的消失去。

以明國為例,只是一個三佛齊余孽,這些年裏就給他們生出了多少亂子?兵馬頻頻出動,但因為蘇門答臘復雜的地形,始終不能斬草除根。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內部矛盾,本地的土著很不老實,使得方臘只能以硬手鎮壓之,也讓二者間的矛盾始終難以得到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

而因為整治‘內政’其國又拖累了多少建設進度?

更不要說混江龍這種一開始便發展軍備,眼睛緊緊盯著天竺的封國了。

這一個個封國日子艱難到靠‘抵押借貸’度日,身為大家長的陸皇帝又怎麽會不知道?

事實上陸皇帝對此一清二楚。

甚至可以說這種結果早在海外封國沒有建立起的時候,就已經被他料中。他本人更是樂意看到眼下的這幅局面的出現。

銀行裏的紙鈔對他而言沒有半點吸引力,金銀幣放在那裏也不能給他下崽兒,自然借貸出去更劃算。

因為貸款總是有利息的,封國借錢總是要還的。

金錢也只有發揮出它的基本作用的時候才是最珍貴的。

縱然現如今各封國的港口運營權,築路權,乃至海關權限和鹽政等等,根本並不值錢,這更多只是在表現陸皇帝的‘規矩’。

——親兄弟明算賬。縱然是宗主國跟附屬國的關系,糊塗賬亦是要不得!

側面上也是在施恩。讓封國們拿根本不值錢的東西來抵押,然後‘輕易’的拿到大筆的錢財,這種很有“裝模作樣”興致的手段很輕易的便能為陸皇帝賺來大把的感激之情。

他可沒真拿南洋封國當殖民地的意思。

要不然那一個個封國現下怎地走的都是工農並舉的線路?真殖民地可是不需要全面發展的。

殖民地就是本土的原材料供應中心,以及商品的傾銷地。哪裏跟眼下的南洋各封國,工農全面發展。

更不要說這些封國與中原各地的商會商幫間又有著怎樣的利益糾結了。全國上下的工商力量,不能說全部的被馬會鏈接起來,可至少也有七七八八。

通過“貿易局”的牽線搭橋,讓封國與中原的商業力量完美的結合了起來。

後者大筆大筆的真金白銀灑向各封國。大小封國向他們借錢可比向銀行求的資產認證,而後進行抵押貸款或是發行債券容易快捷多了。只是中原之地的富商大賈們求的可絕不是現如今的這點微末利益,更多還是在投資各封國的未來。相比起各國有銀行言,那資本的性質就幹凈多了。

在如今這個時代,能有資本對各封國玩現如今這套‘借貸’體系的經濟體,環看全球,也只有中國。

廬國向商會借貸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陸謙手中,鴻臚寺駐各封國使臣可不是吃白飯的。而幾乎就是與這道消息一塊遞來的,還有李俊的再一次上書——發兵波羅王朝。

對於這樣的事兒,陸謙已經不準備再管了。

現在他的‘地盤’已經太大,真要事事關心,實要累死個人。像耶律大石對伽色尼王朝的進攻一樣,他也準備給李俊足夠多的自由。

那混江龍自‘建國’開始,行走的線路就是掠食模式,與關門種田的明公國全然不同。

他是一開始就把目光盯向了波羅王朝。原因當然不是波羅王朝信佛,而是波羅王朝的富饒與衰敗。

現在耶律大石對伽色尼王朝的攻勢甚是順利,他幾次向金陵上書,保證在任職期滿時候掃平了伽色尼人,如此就等若阿富汗斯坦也成為了陸齊的勢力範圍。也就是為中國打開了陸路通向北天竺的道路……

所以,陸謙把至今也沒個著落的田虎軍派了過去。

這個時候李俊再發兵進攻波羅王朝【孟加拉】,豈不是很相得益彰?

“樂卿,你說朕要是在秋闈裏加上一題,讓士子們來論一論我中原與天竺相處之策略,當有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