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中原沸騰

明公國建立了。

麻六甲海峽這條溝通東西方貿易的黃金水道已經被中國人拿下來了!

強大的三佛齊水軍一戰之下就被打的大敗而輸,抱頭鼠竄……

這件事情的意義有多麽的巨大,對南洋、對中國,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又有多大,真是再怎麽強調都不為過的。

國內大小報社連篇累牘的解釋麻六甲水道的重大意義所在。可對於中原的各階層言,那更惹得他們側目的卻是海外封藩建國。軍民士紳,官員商賈,全都要炸了。

他們在三個月前見陸皇帝詔書,使方臘率軍征討三佛齊的時候,心中或許就有了一些猜測,可再去想也沒有想到陸皇帝會放得那麽開。

畢竟還有藩鎮這一個選擇的麽。

“這可是諸侯國!”無數人在‘真想大白於天下’的一刻驚呼。

自從七國之亂之後,中國可已經很久很久再沒見過這種純粹的‘諸侯國’的模式了。

後世有不少人很多人都說西漢的諸侯國與宗周的分封制一樣的,但這內中實是有區別的。若說西周的諸侯國是殖民地總督,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東周的諸侯國就是邦聯自治省與海外省總督,後期如何就更不用多說了;而西漢之初的諸侯國,卻是自治特區特首+軍區司令。只分同姓諸侯,且王國相對獨立,掌握行政、財政、軍事等大權,幾乎是“國中之國”。

很有點英聯邦各國與約翰牛之間的關系。

這還真的是有區別。

而現在,陸謙現在卻完美復制了兩千年前的那一幕。異性分封,分邦建國。方臘軍的南下和明公國的建立,在海外“荒蕪”之地大殖民,摩尼教整個體系被移植到了萬裏之外的南洋……配合著諸侯國的橫空出世,這無一不觸動人的神經。

那之後,摩尼教人馬便是“國人”,當地土著在沒有歸化前便是“野人”,那些土著權貴就是要討伐的“蠻夷”。

多少宋儒在這一刻都激動地不能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心,橫豎,一個個都誇起了陸皇帝,說的好如天花亂墜。

只是陸皇帝始終不鳥他們。

當年的宗周諸侯們,出門就撞到蠻夷,可不稀罕。齊、晉、宋、魯、陳、蔡等所有的宗周封國,能最終屹立不倒,那靠的可不是滿嘴仁義道德,而是拔劍揮刀,用砍下的一顆顆蠻夷頭顱墊實了自己的根基!

現在的方臘軍也是如此,與兩千年前被分封到千裏之外的宗周功臣們的處境,有著神一般的相似。

也所以,接下來還有數不清的問題和麻煩在等待著方臘一夥兒去解決,就像當年的宗周功臣對城市之外的蠻夷部落一般。

雙邊的理念不同,兩邊的利益沖突,那些土著權貴們願意尊從才見了鬼。

真的很像當年的那一幕。兩千年前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中原、齊魯、冀北等地的部落頭領,腦子殘了,才會聽帶人忽的跑來自己的土地上叫著“我才是老大”的諸侯王的話。是以,日後蘇門答臘的土地上是少不了廝殺和拉鋸的。復雜多變的地形地貌和陌生的地理環境,也將會是方臘軍最大的敵人。

但國內的人卻全顧不得其內的危險,而是滿滿對方臘的羨慕。很多人也是如此才明白,方臘、田虎、王慶、鐘相這四大藩,如何會與益都那般兩不猜疑的;才明白四大藩為甚會乖乖的聽從益都朝廷的調遣,征戰於塞北和嶺南。這兩邊必然早就有了約定,所以在皇城司眼中會有不小影響力的泰白樓事件才會連個泡都沒冒。

沒幾個人會看到方臘這也是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在千萬裏之外打拼天下,在為華夏民族開疆拓土和穩固新的領土。他們只看到了方臘這個天下爭龍的失敗者可以自由自在的稱孤道寡,稱霸一方;看到方家的子子孫孫都有榮華富貴,為一國之主……

不能不說這是個悲哀。然而千載之後的榮耀足以叫方臘他們洗盡今日的汙黑。

幾乎就是在一瞬間裏,無數人對方臘為首的四藩態度變化來。從視為禍亂天下之隱患的敵意轉為了對公侯百代之家紅果果的羨慕嫉妒恨。

然而同時的,就在明公國的影響力泛濫起來的第一時間,無論是河套地區的田虎,還是南越之地的王慶與鐘相,三家藩鎮都看到了忽的來投的士人。

三家全是喜出望外,熱烈歡迎,他們來日一樣的封藩建國,刀兵打下的大好江山,可是需要讀書人來治理的。如今有讀書人來投,他們可沒陸皇帝的矯情,那是無論新舊,一幹收納了下。

所以,中國人對“出人頭地”的炙熱是真的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一些根深蒂固的‘傳統’的。

那叫人去千裏之外生活是背井離鄉,是人離鄉賤。可要是叫人去家鄉千裏之外的地方做官,那就是鵬程萬裏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