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海上霸權

浩浩海水蕩蕩漾漾,即使站在船隊最高位置的瞭望手們也看不到海的盡頭。

龐大的船隊船隊駛出零仃洋繼續南下,處身在開闊無邊的大海裏,只感覺到無盡的雄渾而蒼茫,瞬間裏就把城市的狹窄、擁擠、嘈雜全都拋到了九霄雲天外。

大海是那麽的無垠,人類又是那麽的渺小。便是現下這承載著數萬南下軍兵的船隊,在這水天一色金光閃閃的海面上,也就像幾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輕悠悠地漂動著,漂動著。與厚重的水面相比是那麽的微不足道。

碧藍色的海面如同一張會閃著亮光的大幕,海水波動,層層湧浪滾動,就像是這層大幕在緩緩起伏。陽光一照,滿眼金色。

船上的水手們不會去欣賞所謂的海天風景,許是看慣了,而只會注意到起航的方向、船下的巖焦和天氣的變化。方天定、王寅、方傑他們才會去觀看與欣賞,看那片藍與遠天銜接,猶如一塊緩緩隆起的藍色大陸,閃著遠古洪荒般的琉璃瓦的光澤,拓寬者茫茫無限的空間。

有著季風相送,不到一個月的光景,船隊已經從廣州抵到了曾母大島。作為南洋水師在南海最南端的一處軍事基地,這地方實則是一大善處。首先,曾母大島面積不小,其地廣足有中原一縣之大小。其次,此處地勢平坦,全年高溫,雨量多,植被茂盛,那自然也可以大肆發展農業了。第三就是這裏沒有台風肆虐。這可是十分難得的。那東南沿海年年受台風之苦,然曾母大島雖在海中央,但卻因處於赤道無風帶,沒有台風侵擾,自然環境相對安全。最後就是它的區位優勢,這裏南距淡馬錫1200裏,東距曾母暗沙800裏,北距大陸約4000裏,距東部的婆羅洲龍蛇嶼則有400裏,距離馬來半島也很近。作為淡馬錫南洋水師母港的副港十分有必要,也十分之靠譜。

因為如今的水師戰船還不是現代船只,一支強大的水師在擁有大量的水面戰船之余,也需要一處處可供停靠補給休整的碼頭港口。從淡馬錫到中國本土,曾母大島就是個繞不開的戰略要點。

一座座小島點綴在曾母大島南北,幾艘小型的帆槳快船往來各個島嶼之見。後世的曾母大島叫做納土納大島,而它只是納土納群島的主島,周遭零碎的小島可是有二百多個,大大小小,各有不同。

然而便是再小的島嶼上,這兒也可能生長著椰子樹,曾母大島早就得到了國內的指令,最近倆月正不動聲勢中全力以赴的貯備各類物資。從曬幹的海魚到一顆顆椰子,駐紮在曾母大島的水兵和島上的華人,就似螞蟻搬家一樣,清空著一座座小島。

很多小島都是椰林蔥郁,沙灘潔白,碧海青天,美的仿佛是一幅幅畫卷。然而被水兵和居民掃蕩後,一股遮掩不住的滄桑感就撲面襲來。

而就在方臘軍抵到曾母大島的同時,一艘艘齊軍炮船也匯集了過來。雖然多是海鯊、海蛟級的炮船,但它們依舊是無敵的。

炮船中一艘別具一格的帆船叫方天定等人側目。那是一艘與天方的三角帆船有著一定相似的軟帆船,細長的船身完全迥異於東方的福船。一種將橫帆(軟帆)和三角帆混合使用的三桅帆船。也就是陸皇帝老早就給水師諸將畫出來的那張大餅。

玉幡竿到底是玉幡竿,在一番絞盡腦汁後,在有了陸賈拉提供的三角帆船工匠和圖紙之後,去歲冬天時候就紙面作業出了新型帆船的制造圖紙。並且經過今年上半年的辛苦努力,在六月份時,實驗船東海號正式下水。

這是一艘領先於世界的橫帆帆船,陸皇帝也不知道這艘“東海號”具體的水準能比得了西方哪個時代的帆船,但它與福船真的全然不同。

第一那軟帆的操縱與硬帆就完全不一樣。

中國帆一般都用細竹篾或蒲草葉子編織,硬帆的好處是綜合效率高,操作簡單,可以圍繞桅杆旋轉,可以完全的利用各個方向地風,也就是所謂的“八面來風”,單位面積的硬帆和軟帆相比較硬帆對於風力的利用遠大於軟帆。可是硬帆的缺陷在於它的過於沉重,越大的船船帆就越重,有的大船甚至“非數百人莫能舉動”,當然現在有了動滑輪和滑輪組,在這點上已經算解決了大難題了。但是在正史上這一問題卻始終限制著中國造船業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硬帆船的帆面積是遠小於軟帆的西方船。

再有一點就是硬帆對桅杆的作用力,桅杆的高度不能太高,否則桅杆的強度要受影響。所以中國帆船為桅杆都遠低於西方帆船,方帆船的桅杆是由3或2段獨立的桅杆通過桅樓組合成的,桅杆高聳,有的甚至達到3/4船長,後期的戰艦還有附加翼帆,所能懸掛的帆的面積會遠遠超過了中國帆船,因此在航速上的優勢也明顯優於中國。而要不是這兩點限制了硬帆的實用性,軟帆和它相比也就沒有任何優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