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財大氣粗陸皇帝

滑膛槍不比線膛槍還講究個槍法,朝著目標開火,就是滑膛槍的槍法。這玩意兒的準頭很感人,指望著它能準確的百十米距離上擊中敵人,還不如去做夢!

1814年英國陸軍的漢格上校寫下一段話:“想用一支平常的槍【滑膛槍,射擊200碼外的人,你不如改為射擊月亮,命中的機率都是一樣的。”

所以,對於火槍兵而言,經歷戰場的磨礪固然十分的重要,但日常的刻苦訓練對於他們來說,才是夯實火槍兵戰力下限的根本。

因為在齊軍中,只說眼下的時代,是不需要火槍兵挺著刺刀去拼命地。

如是,只半個月後,這支新鮮出爐的禦前司第一火槍營,便被送去錦州了。他們在平日的訓練中做的確實不錯。能夠在一字裏,也就是五分鐘時間中,順利擊發十次。陸皇帝還能說什麽呢?這般操作已經挺快速好伐?現在火槍營所需要做的就是在戰場上,依舊能保證如此的速度。

陸皇帝自然就把他們扔去戰場上了。

這個時候,上半年的財政報告也被內閣遞交到了陸謙的手中。毫無意外,上半年的耗費是超表了的。

上半年的開銷,只是軍費花用就超出了兩千萬貫,再加上數百萬石的糧食和上百萬匹綿布——梁山軍時代的軍餉本全是銀錢的,但當陸謙的攤子鋪開之後,當每年收取的糧食已經遠多過開銷支用後,陸謙就自然而然的把官吏軍兵之餉俸,改成了現錢+糧食+布匹了。

因為這更省錢啊。國家稅收上的糧食與布匹,那成本價格必然是低於市場價格的,用糧食和布匹來抵消現銀,陸謙這還省錢了呢。

何況每每收入大把的糧食與布匹,不盡量的花費出去,放在國庫中下崽嗎?

也所以,齊軍現下的養軍開銷,耗費之大比起北宋養兵之費,也只高不低了。

然而齊軍數量卻遠沒有宋軍多,至少沒有宋軍紙面上的兵力眾多。那五軍都督府裏,前軍都督府所屬以騎兵為主,自然不滿五萬;後軍都督府轄下以水師為主,總兵力也遠沒到五萬人。

剩余三軍都督府所屬人馬是十五萬,加上禦前司親軍,再有各省的守備軍,總兵力也不到六十萬人。而那大慫朝的禁軍,紙面兵力可足足過百萬人啊。

河北三十萬,西北至少三十萬,京畿也有三十萬,只東京城殿前侍衛馬步司三衙禁旅就有十余萬人,這個京畿是包裹了京東與京西四路。這般算上淮南、東南和西南的駐軍,這些個地方兵力是少,卻怎麽著也有十幾萬人吧?

幾乎是兩個宋兵的待遇來養一個齊兵,而且後者所得的錢糧布帛還是沒打折扣,沒人敢貪墨的。如此再算上陸皇帝對於軍屬在田畝和糧稅上的優待,如此厚養出來的大軍,若是還不能打不能戰,就有鬼了。

當然,一個皇朝的財政支出,除了軍費外,還有其他的許多費用。比如說行政費用,當官的也要吃飯不是?

陸齊官員的待遇比不上趙宋,人老趙家是“恩逮於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財取於萬民者,不留其有余。”但質量不夠數量來湊,陸齊一朝的官多啊。與趙宋的冗官相比,陸齊一朝是真的官多。

一縣之地,除了正堂官和他的副手外,還有警務、稅務和司法等系統,而即使是縣衙裏,六房也被升格為單獨政務機構,各房之首是正兒八經的官兒。

這陸齊似是比趙宋更是冗官,只是老趙家的官是光拿錢不幹活,官僚群體惡性膨脹,人員遠遠超出正常工作需要。而陸齊一朝卻是就有那麽多的官位。

而且官員工資與地方的稅收掛鉤,陸皇帝在官職上沒有分上縣下縣,但在工資上卻有劃分。最高的與最低的之間,差的總有兩三成之多的。這也算是一種鞭策手段吧。

但陸皇帝也不是朱元璋,只給官員一年發幾十兩銀子糊口,那是逼著官員們去貪錢。陸齊對官員們的待遇不能堪比趙宋,但也足夠讓當官的過上體面的生活。

再有,各地的水利交通建設,以及教育和衛生醫療,醫學院陸皇帝已經開了好幾家了,在一些個大城市裏也設立了公共醫院,這些都是要錢的。

畢竟現在的陸皇帝不是水泊裏的陸大王,已然坐擁天下,只剩川蜀和桂西沒有收復,對早已經走上了正規的大齊朝廷來說,要維持統治,很多支出都是無法避免。

不少項目上也與軍費一樣,超出了預計。

若是只對比上半年的財政收入,陸皇帝能愁死。但他現在卻完全可以把那個數字無視了。

不說佐渡島的金銀開采,也不說人力商行的收益有多高,只說一銀行體系,這可是掛著國家招牌的吸金獸。不說那存款貸款事宜,就是一個金銀與錢鈔,那收益之高就是個叫陸謙能浪上天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