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正史上,金兵南下,席卷中原後,當代衍聖公孔端友攜侄兒孔玠隨宋南逃,因為他無子。孔玠是他弟弟孔端超的長子。而孔氏其他族人則大多留在了老家。後女真人示意下,偽齊劉豫將孔端友之弟孔端超的二兒子孔皤,封為“衍聖公”,主持孔廟祭祀。

那孔端超端的是好命,兩個兒子,一南一北,都是榮華富貴。

陸皇帝是不知道這事兒的。不然他肯定不會封孔端超做奉祀官。但這廝的骨頭卻真的挺軟的。

孔家現下面臨的困境只是整個宗族無法維持了,而並不是他的家人生活無法維持。陸齊朝官員的俸祿還是挺高的,依靠俸祿,縱然無法叫其維持早前那樣的生活,至少家人衣食無憂。

也就是說,即使整個孔氏宗族徹底的五零四散,孔端超一支的生活且還是能有保障的。

而孔家其他人也不是離開了他孔端超便只能淪為要飯的叫花子的。

前面說了,孔家近支的文化水平還是有的,這些人個個識文斷字,且又有不少人往日裏就是在打理孔氏一族的庶務,甚至很多人都在幫襯著打理仙源縣的政務。這些人自然都是孔氏近支,或是孔家嫡系的忠實小弟,真要出來自己討口飯吃,真不是難事。

但這樣也意味著孔家嫡脈的沉淪。家族的羽翼和幫手都‘斬斷’了,他還如何起飛?

孔端超是很清楚這一點的,如果沒有家族的幫襯,他們孔氏嫡脈真就要徹底沉淪了。因為他的兒子他知道,就沒一個真有才成才的,甚至連幾個年歲大點的孫子都看不到希望。守著一奉祀官的閑職,只能保證孔氏在兗州的一席之地,便是冠蓋兗州且是不能,想要復興家業就更是想也不要想了。

所以,他選擇了順從上頭的旨意。

陸皇帝的意思是很惡劣的,至少對於孔家言,那是很惡劣的。宣揚開後能叫整個中國社會都有著驚懼感和顛覆感。

可孔端超卻知道,這是他唯一的選擇!因為他不願意‘家族沉淪’。

是沒有人拿著刀子來逼他,他能選擇“安分守己”,只要固守著節操,陸皇帝的目標必然會轉移的。偌大的孔家又不是只他們這一支可稱嫡脈?他大哥不說,他還有多個堂弟的。

但孔端超沒有。在‘安分守己’的沒落和‘臭名遠揚’的復興之間,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

當然,如此選擇若說沒有孔端超懼怕陸皇帝事後拉清單的緣故在,那也是不可能的。

橫豎這是孔端超的選擇,不管有何原因在。

是他自己做出的選擇,選擇用自己家族老祖宗的名聲來搏一搏未來。

陸皇帝的意思很明了,這是一個龐大的計劃,孔家只是其中的一環而已。然要把這‘一環’事情辦好辦漂亮,卻也不是只孔端超這麽一支就能做到的。他還需要族人的幫襯,也就是都要走到山窮水盡情況下的孔氏近支和嫡脈的忠實小弟們。這些人一支堅持到現在,也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他們每個人都有田畝,陸皇帝抄了孔家,清洗了其內的作奸犯科者,然余下的孔氏族人卻也要一視同仁不是?別人有租賃田,孔家人自然也有租賃田。但天見可憐的,他們這些孔氏一族當中的既得利益者,甚個時候親自下田耕種過?所以,上好的良田在他們手中也只能轉手出租去,只靠收租,又如何能頂事?

孔家人每人分得的租賃田,是給他們做自耕農的,卻不是叫他們做小地主的。

如是,孔家宗族的錢糧方才日益短缺,也是因此孔氏宗族的人口才日益減少。

說到底,這時間沒幾個人會寧願餓死,還不肯放棄堅持的。如伯夷、叔齊不食周栗那樣的事兒,還是極少極少見的。至少這般有節操者,在孔家是見不到的。

孔家人最早與梁山軍結下怨仇是因為他們地勢梁山泊‘反社會’的作風,慫恿地方豪強,並親自上陣組織民勇,配合宋軍與梁山泊為敵。所以,陸皇帝奪取了兗州後對孔家下手,也顯得很順理成章。

只是自持有著‘聖人光環’撫照的孔家人萬沒有想到陸皇帝的手段會那般的狠辣。

一遭從雲端被打落到爛泥中,孔家人若說心中不存在對陸齊的敵意,那是不可能的。

橫豎陸皇帝也沒有後續動作,即使對孔端超的‘暗示’,也是最近徹底穩定下局勢之後,客觀條件都符合了,陸皇帝這方才示意兗安保司去做的。

如果孔端超上鉤,他都已經為孔家鋪好路了。而要是孔端超不上鉤,陸皇帝也不會強摁牛頭不喝水。

孔端超也不是白癡,他若是無有一點把握,怎會決心下的那般痛快?陸皇帝給鋪的路,雖是一條叫孔家顏面盡失的路,甚至可以說是讓孔家自絕於‘讀書人’的路,可至少有一點是,那肉眼可看到的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