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伴君南下,好處極多

陸皇帝要南巡,但北方卻也在用兵之中。他必然是要將北方事安排妥當的。

首先,將遼西京道之地皆被並入了河東行省,楊志麾下的十余萬大軍,除其本部外,余下的也都紛紛回歸本處。

右軍都督府所屬正軍留守大同府,他相信楊志靠著手中的數萬正軍,能輕松擊敗遼軍的反撲的。

北線的主要問題實是在燕京,燕京留守的位置上坐的乃是武功不顯的宋江,當初陸皇帝的這一決定叫許多人都覺得不合適。

須知道,今後時候燕京府便是大齊征討女真的第一線。兵事為重,更會時有交鋒。在陸齊朝中不少重臣都認為宋三郎才不配位。

早在擇選燕京留守時候,聞煥章便幾次推薦張叔夜好勝此任,陸皇帝當時沒下決斷,聞煥章就連番舉薦,讓陸謙只能一笑說道:“看來你是決心要舉薦張嵇仲了。張叔夜的確是一人才,但朕卻覺得宋公明更是好些。他先戰淮南,後歷任冀北,文治武功皆很有章法!”

那時,陸謙身邊還有趙明誠。這人與宋江無有冤仇,卻也覺得宋江無能擔當此重任。

他推薦的是郭永!

就說道:“陛下,淮南鏖戰,功勛皆在晁招討,更有蕭嘉穗出謀劃策,朱仝、趙立、張仲熊、張俊等將拼死效力,奮勇廝殺,如此才有淮南之功。彼時宋公明早北調滄州,其兵下淮南之際,正值淮南空虛,方乘虛而入,立下了些功勛。不然,一陳遘便可阻擋其兵鋒也。”所以啊,在趙明誠的眼中,黑三郎打仗是不行的,倒是郭永,早前經營淮南,與楊志配合默契,能文能武,資歷又深,甚為合適。

但都給陸皇帝給否決了。他看重宋江與晁蓋,可不只是嘴邊說的一句話。

在他眼中,這二人都是很可堪一用的領導行人才。就說黑三郎,站在穿越者的高度來看,這廝沒幾人對他有好印象。但黑三郎能領導著一群“英雄好漢”,沖州撞府,殺富濟貧,細細分析,卻必須要承認其江湖義氣背後超乎尋常的馭人本領的。

無論是利用綠林好漢“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江湖義氣心理,聚攏了大批直接或間接受過他的恩惠而死心塌地地追隨其的黨徒;還是通過武力來征服,通過招安來安撫那些軍方的降將;那都是叫人能有所得,或是叫人有所希望的。這可是一大能耐!

陸皇帝也是畫餅的好手,卻覺得自己在這點上也要對宋公明甘拜下風。要知道,後者在兩手空空的情況下,就能用一個‘來日受招安’,一個大家基本能接受的策略,維系人心。

這可不只要有一副領著弟兄們升官發財,光宗耀祖的“好心腸”,更要有一雙明亮的招子。目光尤其的犀利!

而除外他還有一更難得的本事——知人善任。

看看那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三郎在工作上能人盡其能,科學分工,相互搭配,這一點在陸皇帝眼中十分的難能可貴。

他一是能充分發揮各人的能力所長。智謀高深的,專門謀劃;善於馬戰的,帶領騎兵,善於步戰的,率領步軍,善於水戰的,率領水軍。善於偵查和收集情報的,專門刺探情報;善於文秘、醫療、制作、娛樂、內勤的,專門負責所掌事務;二在分工的同時,又注重合作,尤其是馬步水三軍在作戰中協調行動,相互配合,充分發揮了各軍種在戰爭中的優勢,使各軍將領在戰爭中都能建立功勛,滿足心願。而文秘、醫療、制作、娛樂、內勤等人員因為全軍提供了充分的服務,保證了軍事行動的有力進行,同樣獲得了大家的認同。所以在梁山沒有一枝獨秀,功蓋諸人之人,盧俊義、關勝、林沖這樣的能人,也蓋不過他文武皆平庸的黑三郎的風頭,最終有的只是越發紅火的梁山泊,只有名頭越大的公明哥哥。

事實上,陸皇帝並沒有失策。宋江果然目光犀利,善於團結大多數人。安保司來密報,後者在短短倆三月時間裏,就在燕京兵馬中刻下了自己的印記,而非單純的與燕京守備軍諸將關系熱絡。甚至在當地大族和普通百姓當中,也得有仁義之名。

燕京留守司下屬有一正兩副三名兵馬總管,燕京府又有正副兩位兵馬使。分別是花榮、呼延灼、史文恭和張覺、耶律馬五。

五人中,小李廣與宋江交情深遠,呼延灼、史文恭更是在冀北多日,與之熟悉的很。剩下的張覺與耶律馬五也是乖覺之輩,宋江與這五人混熟是半點不成問題的。但是要在軍中留下個好名聲,那就非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了。

就是那故意的去與軍兵親近,那也首先要放下身板的去顯露自己的平易近人和親和。

而現在宋江不但在軍中頗得人心,在燕京府本處的漢人世家、乃至百姓中都頗有仁義之名。這就是宋公明本身的手段手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