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一下江南

明國公在眾目睽睽之下鬧出了這般事來,那自然會被蕭嘉穗以最快速度送達益都。但蕭嘉穗本人並不覺得事情有多麽嚴重。

“國公何須擔憂?這等微末伎倆,豈能瞞得過陛下的一雙慧眼?”

方臘也全然不放在心上,“頭頂平天冠,過不幾日爺爺還身穿袞龍袍呢。”便是那龍虎之姿,天日之表,他方聖公也盡數受用得。皇城司沒摸透陸皇帝的盤算,就設計了眼前的一出戲,活該他們白費功夫。

那人死了也白死。

而益都城內呢?

消息傳來時,陸皇帝心中實是感謝皇城司的,有這些人把水兒攪得更渾才好。不然,他又怎麽好去撬人墻角?

只有水渾了,李助李懹叔侄與楊幺也好更便易的在王慶與鐘相軍中行事麽。

當然,他也從此事上看到了一些隱患。方臘、王慶、鐘相與西北的田虎,且不論陸皇帝是如何看之,至少在世人的眼中,那便是大齊朝廷下的四大藩鎮。且四國公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之利,在世人看來,乃是關系天下安危的一大隱患。

——因為方臘、王慶與鐘相三藩的軍力過於強大,他們在廣南之地的實力已經遠超過了齊軍。

但是這四藩之事短期內還不能解決啊。陸皇帝是要大封建的,可大封建卻有一個前提是,前世中國的地盤半寸也不能分出去。

中國是很大,但沒一寸土地是多余的。

這點堅持他還是有的。

所以,陸皇帝要滅大理,拿下後世的雲貴二省。而這般做必然會引得西南各部族的反彈,對比滅亡大理來這才是更叫陸皇帝操心的事宜。

本著人盡其力,物盡其用的原則,陸皇帝準備在平定、鎮壓大理的過程中,尤重的重用王慶與鐘相二軍。

要擊破並且徹底的彈壓下西南部族力量的反噬,政治上的一些措施不需多言,軍事上的手段則也勢必不可少。那解珍解寶兄弟所屬的兵馬慣於山地作戰,則始終都在擴張中,人數早超出了萬人;楊再立所領的正白旗更是早編組滿員,可謂是後來者居上,較之至今兵力還不見滿員的正黃旗來。再有,就是早前被陸皇帝給忽悠的王慶、鐘相二藩。

因為先前陸皇帝的許諾,大理成了吊在王慶與鐘相面前的一根胡蘿蔔。為了奪取大理的統治權,鐘相與王慶也必會賣力廝殺。因為大理稱王建制二百年,早前更是有南詔王國,可謂是久沐王化,較之其他蠻夷之地,自更被人看重。

但沒人知道陸皇帝根本就沒打算言而有信,將大理分封給王慶和鐘相的競爭得勝者。

胡蘿蔔只是吊著兩頭驢的誘惑,卻不是落進驢嘴裏給它們吃的口糧。

故而,四藩之事,還遠沒到塵埃落定的時候。因為陸皇帝心中早有定算,會在必要的時候,挑起鐘相王慶兩方人馬的沖突,是較之二人在南越境內已爆發的矛盾更大更激烈的沖突,如此作為借口斥責二人,將他們向更南方趕去。

這也是李氏叔侄與楊幺的最大作用處。

三人的潛伏之期,還遠未到結束時候,藩鎮之力自然也遠沒到畫上句號之時。在百姓們的眼中,四國公作為新朝隱患的日子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因為即便是那最早要去就藩海外的方臘,也兀的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做準備。

或許是明年,或許是後年,但今年時候就發兵南洋的可能是沒有的。那是幾十萬人乃至數百萬人的大遷移啊。

故而,陸皇帝決定帶著方金芝向江南走一趟。

方臘必然是最早時候封藩海外的,為的是做一個人所共見的例子,好叫陸謙手下的文武重臣們看到,也叫王慶、田虎與鐘相三人樹起信心,別覺得陸皇帝純屬是在忽悠他們。

可這當中且還有時間差,在方臘正式下南洋‘就藩’之前,陸皇帝的‘大封建’計劃且是要保密的。這種情況下,泰白樓事件傳揚到江南後,已經叫彼處人心浮動也。

原因很簡單,方臘所部與江南有著太深太多的瓜葛了。那是藕斷絲連,扯都扯不凈的。現在方臘又捅了婁子,江南軍民如何不擔憂陸皇帝操刀子砍人?在皇權利益面前,別說是翁婿,就是父子兄弟,自相殘殺者也比比皆是。皇城司是唯恐老百姓不懂其內的道理,散播謠言和沒頭帖子時,恨不得將這道理掰碎摁碎了好讓百姓們懂得。

但朝堂上許多人都反對陸皇帝南巡。

古代出遠門就是要擔著風險,路上染了病疫就是大事。陸皇帝的兒子可還沒有成人,他一身關系著天下安危大計。故而,在不少人的眼中,陸皇帝哪裏都不去的最好。

遠的,想想那秦始皇;近的,想想那周世宗。

誰敢說他們在征途與外出途中的衣食住行和醫療待遇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