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巡幸邊城

南京析津府內。

耶律淳一臉愁苦的坐在上首,左右是番漢數十位重臣。天祚帝撂挑跑路,可不會好心到將一幹文武大臣悉數帶上。

何況上京、中京全都丟了,大批的契丹權貴逃到了南京來,此刻沒隨天祚帝逃向大同的,也躲在殿內有著一席之地。

“女真人貪得無厭,剛下中京又至南京,諸公可有良策?”要說耶律淳也是沒大能耐的,但有一個較天祚帝好的地方,是他能聽得進人言。尤其是在一些個大事上,他會更重視那些有才能的大臣們的言論,即使那意思與他的想法有違和。

用後世的話說,他比較會把專業的事兒交給專業的人去做。當然這缺點也是少不了的,耳根軟是第一,常常猶豫不斷是第二。

坐下下手的耶律洞仙眼角直哆嗦,他早就面諫了耶律淳,後者是答應了下。現下直接道明不就是了,何苦還在這裏糾纏?耶律淳這般一說,今日這一場大會又有的說道了。

就看那張覺首先站起,這位是依附於蕭奉先的主兒,雖是漢人,卻在名義上握著南京道各漢州漢軍的大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既然南京道已成戰場,我等身為大遼之臣,自不能坐視女直撒野。張覺久在南京道,貫知道這各漢州雖有主官,然刺史文治內政之官,怕無力應付軍事。依本官之見,洞仙侍郎熟知兵勢,堪為我大遼砥柱,今日今時且須得勞煩侍郎起身走上一遭,巡視諸州諸縣,檢閱各州軍馬。以為後援!”

“而大石林牙心思縝密,才智出眾,更精通騎射,文武雙全,堪稱我大遼後起之柱石。可遣派為都統軍,整頓兵馬,以備廝殺。”

出乎耶律洞仙的預料,這張覺所思所想,竟是與他的一樣。

要說南京道內一幹人物,何人最被他瞧看,那必是耶律大石無疑。這人出身宗室,能文能武,才堪大用。非是資歷尚輕,又誤了機緣,早就該獨當一面也。

而他自己自也不覺得巡視各州有甚不對的,大戰當前,契丹的主力固然是從中京道撤回的一幹兵將,卻也到了須重用各州漢軍的時候了。

後者戰力再是不強,依城而守,總是能當些用的。

再則,安敢說那南京道的漢人世家聽聞了金兵殺來,就心中毫無觸動?這怎可能。故而他巡視各州是很有必要的,叫耶律大石跟著整頓各州漢兵更是有必要的。

漢人不可靠。那當中雖是有郭藥師這種赤膽忠臣,卻更少不了韓慶和這般敗類。

耶律洞仙期盼著耶律淳能幹凈利索的拍板決斷,這南京道的一切還是要身為南京留守的耶律淳來做主。他能不能如意,也要耶律淳拍板點頭。

耶律淳這會倒是沒叫他失望,前有耶律洞仙的進言,後有張覺的應和,且耶律淳也覺得恰當,那自然是當下拍板定了下來。

但就如耶律洞仙之所見,這大會一開,人一多,就總要有那壞事的。

當下有左企弓便起身言道,“張公所言甚是,老臣深以為然。那女直蠻野,貪得無厭,此番馬不停蹄地殺入南京道,其心昭然若揭。大王貴為南京留守,自當竭力以拒之,好保全疆土。然老臣擔憂,那女直連連得勝,士氣大炙,而我軍卻連戰連敗,士氣低迷,一漲一落,戰力懸殊更甚,故而老臣以為當緊急擴軍。且叫各州官府張貼告示,招募丁壯健勇,先抵擋了女直為要。”

放手叫各州招募丁勇,那後續錢糧且就如左企弓之言,先是不提,當下以抵擋金軍為重。那這些軍力又能被人掌握著呢?

須知道各漢州的頭首官員雖都是契丹族人,可其下的中下官員卻多是漢人,更不要說時到今日遼國的官場早就腐敗爛透,許多契丹官兒都做起了甩手掌櫃,或者是在不知不覺中被當起了廟裏的神像,被高高的供了起來。

若是各州自行招兵買馬,怕真要給了“小人”以可乘之機。

那時,至少南京道的漢人世家官宦們就不再是待宰豬羊了,他們手中也握起了刀把子。

“此事事關重大。臣且以為此事不可不上稟陛下……”西南面招討使蕭乙薛忽的張口就道。

縱使到了眼下地步,他們對漢人也依舊有著強烈的警惕心。或者說正是因為現在的被動,他們才更加警惕南京道的漢人世家豪強,以免壞了大事。但蕭乙薛在此時此刻此地提起天祚帝來,就不合時宜了。

蕭乙薛話音剛落,早就心懷不滿的南京道都統軍坡裏括就大聲接著說道:“蕭招討所言甚是。非止是這教各州自行擴充兵馬有失恰當,便是叫大石林牙整頓各州兵馬,以備女真,也未必妥當。本將且認為此些事情事關重大,若不請旨,恐不得獨斷。權出於上,不出於下,陛下雖有抱恙而不得不西行,但為人臣者,豈可遂以此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