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簡在帝心

時間不自覺中已經走過六月。一波三折的嶺南的“戰略”又一次得到了修訂。從最初的一舉破滅南宋,生擒活捉小皇帝,到後來的順帶南越,又到現下的新章法。

說起來似只是陸皇帝的一聲令下,暗處卻不知道要多少人費盡周章,偏偏這等事也沒甚值得誇耀的功勞。

陸謙的目光都也沒放在這點上,在出益都之前,他都忙著與內閣與吏部尚書商議官吏之事。

這眨眼間陸齊轄下便又多出了一行省,閩地的巡撫與各路州府官員,皆是內閣之責,但各縣縣官與州府佐官,那可就是吏部職責了。

裴宣自從接手吏部,就一直在為此事做著準備。那江南東西路和兩浙路次第而下,兼之福建、廣南等路,所需大小官吏多了去了。卻不是臨時抱佛腳便能梳理開的。

陸謙在離開益都前,與之沒黑沒白的忙活了小十日,才算對履新官員,都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雖然這些記憶不能確保在他腦子裏儲存多久,他現下的智力也只是75,看似不低,可那加點的效果愣是叫人感覺不出。與早前加持武力時,是全然不同。

這只能叫他對其中一些人有了記憶,比如那改回了原名的李旭,他現在叫李若虛。還有常同、仇悆、陳正匯等,連同秘書監裏被下放的李若水和趙鼎,這些人在陸謙心裏都留下了記號,甚至可以說是簡在帝心。

日後若是要向前更進一步,困難度要比其他人小的多了。

就在陸謙奔到濟州的時候,陳正匯已經來到了杭州任上。隨著江南行省的省治被敲定在金陵,以及滬港的立案與建設,還別說,蘇杭兩地的光彩真就被那還沒建成的滬港奪去了不少。然這兒仍舊是江南行省裏的經濟重鎮。就像那蘇州!

陳正匯是乘坐海船抵到杭州的,這很隨大流,現下很多履新江南、閩地的官員都是走的海路。不是因為走內河水道太耗費時日,而是因為此舉也與皇帝老子提倡的通海路相符合。

上行下效,莫過於如此。

朝廷全面放開海制,那從齊魯到江南,沿海各州縣就紛紛建棧橋、擴碼頭,倒是帶起了好一波節奏,叫沿海州縣的海陸往來多出了許多。

以至於他們這些做官的,也只能隨波逐流。話說,內裏不少人在上海船時那是強忍著恐懼的。就如當初的李道一樣。

而對比前朝時的官員履新,新朝倒也並沒甚規格消減。前來相迎的人物,依舊是屬下官員和杭州城內的頭面人物。

早前的杭州城可是富商雲集之所在,方臘起事時候,很多本地的大戶巨室是紛紛向南逃竄去,但現在卻是有不少人重新回了來。

蓋因陸齊不是摩尼教,後者是不分青紅皂白的鏟除官吏、士紳、富戶巨室,誰有錢誰就有罪;前者手段自也犀利,卻是能分個青紅皂白的。殺人抄家不是看人錢財多寡,而是看罪孽聲名的。

對比起摩尼教的犀利,陸齊這兒就也顯得不那麽尖銳了。要不怎會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呢?

陸謙早前在水泊梁山立足時候,聲名在士林士紳當中那是一個臭不可聞。但現在,卻是被不少人說成嫉惡如仇,目光如炬了。

甚至內裏都有不少的海商。海商有錢啊,很多海商都是杭州的富戶巨室,不少人家更是有良田千頃,且這些願意回來的,盡都是名聲上佳或是罪不至死的。林子大了之啥鳥都有。那土豪劣紳固然有,可修橋鋪路、接濟百姓的良紳善人也不是沒有。

你且甭管他們早前是以何種手段發家的。

這些人往日在摩尼教手下都討不了好的,可陸齊卻能容得下。如是不少人就紛紛回歸,甚至一些背著罪孽的也是任懲任罰。說到底,這一切還都願於中國人鄉土情結。

待到陳正匯抵到的時候,整個杭州城的頭面人物都在碼頭迎接。

那早到一步的兵馬使、府城、通判、提刑官,連帶著下屬各縣堂官,以及杭州城裏一眾名流。這是歡迎會,也是見面會。大家彼此照個面,那有頭有臉有份量的人物,就全認識了。

沒有前任,杭州城原是軍管,坐鎮彼處的不是別個,就是霹靂火。現下是錢糧賬冊一教,人拍拍屁股走了,他還要朝福州去呢。

陳正匯為陸齊鞍馬前後多年,按理說本不至於落得一府尹的。只因為他入仕途時的起點太低,他奔波經營的是文人雅士這一塊。雖然有了趙明誠這塊牌子,卻不能不說陳正匯為陸齊文治,還是做過突出貢獻的。常同那位狀元郎可不就是他拉攏來的?

但他也一樣陷入其中太深了,沒有及時步入官場,而是始終在這一塊打轉。那在早期時候確實是優勢,但到後來就落入了下層。比如說,他若是與常同一塊入仕途,早日去做正途親民官,現下怕坐不上巡撫也能在布政使一档上打轉了。何至於現在僅僅落得一杭州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