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贏得生前身後名

“陛下的意思是……”贖宗澤老眼昏花,他被眼前的這張地輿圖給打的眼冒金星。一時半會兒的真定不下心,穩不下神來。

“就如宗卿所見,朕欲分封諸子於塞北西陲,鎮壓草原各部牧民。”

宗澤的眼神充斥著荒唐,即使他看到那地圖上北、西兩個位置的顏色較之南洋更為貼近中原本色,心中揣測著陸謙的用意,也萬想不到是這種安排。

“陛下何不將龍種置於南洋……”後者縱然潮熱多雨,兼有瘴癘,毒蟲遍布,可在很多人眼中彼處仍舊是比塞北西陲那荒蠻之地更好的去處。

能夠站立在一朝一國頂端的人物,那皆不是傻瓜。什麽瘴癘彌生,毒蟲遍布?中國對長江以南地區的千年大開發,已然證明,那些都不可怕。

想想千年之前的南國,何嘗不是氣候炎熱潮濕,毒蟲滋生麽?但現在呢?

故而,陸謙說過——疫障流行與土地之開發休戚相關。當大片的森林被開發為城鎮、農村和阡陌相連的良田之後,蚊蟲、毒蟲的數量自會大為減少,疫病也相應的減少了。那長江以南就是個再明顯不過的例子了。

再有一個對比便是瓊州、安南與琉球。前二者不比琉球更向南,更熱更濕?但為何他們那兒就早早有人立穩了腳跟,而琉球卻是在三阮抵達後方正是進入國人的眼中?

說到底就是一個“人”。

所謂的瘴癘就是痢疾、霍亂之類的傳染病,而地區溫熱潮濕,正是蚊蟲的滋生之地,蚊蟲叮咬防不勝防,自然就傳播迅速。那看在外人眼中,可不就是瘴癘滋生了。實則是衛生條件不夠。

事實上只要處置得力,主意衛生安全,尤其是在飲食飲水上,那就能很大程度的減少疾病的滋生與蔓延的。例如阮氏三雄,他們一上琉球,就使人大規模的砍伐樹木,一是為了獲取木材,修築營壘和晾曬幹木。

琉球這裏植被蔥茂,又因為本地只有少量土著少民,樹木皆生的高大。蒼天大樹,觸目可及。內裏不乏杉木、松木、柏木、柚木、榆木、赤木、樟木等造船之材。

二則是減少蚊蟲。砍伐樹木,清理草滕,填平有些小水窪水坑,再於營寨營帳周遭撒些石灰,夜間則點燃蚊香。中國算是蚊香的發源地,漢代時候就有了真正的燒香,也因此漢代出現了香爐。

齊軍的蚊香配方是安道全所獻。由松香粉、艾蒿粉、梧桐樹皮、少量的砒霜和雄黃混合而成。驅蚊蟲效果極好。現在不僅是在軍中,更已經廣泛流傳於民間。

早前阮氏三雄率軍南下時候,兀不知多少人的眼睛盯著他們,就是怕瘴癘毀了這種齊軍的海上舟師主力。然事實證明,只要處置得當,就算是荒蠻如琉球之地,兀的可以活人。如此就更不須說南洋之地了。

“朕並非要讓他們長久待在一地,待塞北西陲局勢安穩,則可合聚眾人之力,以中原為後盾,向西入七河,進河中。更可以向南,直入天竺。”

宗澤亂糟糟的大腦如此才豁然開朗,怪不得那天竺之地也被染成嫣紅,原來陸皇帝是如此的打算。他閉口不言,因為對於天竺,宗澤的了解著實不多。

他倒是更知道南洋。想來陸皇帝寧願把兒孫送去天竺,也不放在南洋,那兒必是一塊福地的。雖然那一幕還要等到幾十年後。

陸謙又叫人拿打開一幅地圖,擴大版的秋海棠靜靜的處在地圖的中央,除去東面的大海,北面的茫茫冰原,南面和西面盡數被紅色包裹。而代表著未來中國的版圖上面,五個紅星被標記出來。宗澤一看就看出了它們是哪裏。其中四個可不就是爭論中的國都預選地麽,剩下最北的一個,則是契丹人的南京析津府。但其上的名號表示的是燕京。

宗澤一眼就能看出定都燕京的好處,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地理地勢上可謂遠勝過大名、濟南、江陵。就是陸皇帝素來重視的漕糧,只要開通海運,也能遠少過趙宋漕運之耗。何況陸皇帝還準備收復遼東!

且定都於此,兀的能對塞北草原兼遼東地區形成重壓。彼處但凡有事,數日內消息便能抵達,便於應對急變。

但壞處也有。

首先就對南方有鞭長莫及之感。將來大封國開啟,那南洋可就不再是今日的南洋了。縱然他們現在很弱小,那安不知百年之後不會強盛?

陸皇帝的這個大分封,與兩千年前宗周的“封建親戚,以藩屏周”何其相似?可那時候的周王與周公,必然不會想到只短短的三百年不到,他們的子孫後人就要仰他們分封出去的諸侯大臣們的鼻息而過活。甚至最後還有不肖子孫“創造發明”了‘債台高築’這一成語,可謂丟人至極。

再次,陸皇帝都已經在塞北、西陲設立藩國,那地兒距離燕京也過於親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