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陸謙驚喜

城破後,襄陽城內的兩萬余軍隊,半夜都沒堅持,便潰不成軍,半數隨王孝忠投降,余下的非死即俘。

姚古服毒自盡,數百親兵中大半丟下了兵器,這些人已經不能再說是軍士了。在他們丟下兵器束手投降的這一刻,他們的精氣神已然全消。剩余的不足七十人,橫刀自刎。

“厚葬之。”

陸謙看著姚古的屍首,看著那些橫刀伏屍的親兵,只能說出這三個字。中國人素重忠義之情,此乃自古相傳,姚古與那些親兵的事跡,可不儼然就是一個小號的‘田橫五百士’。後者能在中國流傳千古,前者也能留下一筆來。

“這且是好事,正拿來與趙氏做一對比。”許貫忠笑著對領了收容屍首這差遣的黃潛善說道。這人已經從關中返回了,且在秘書監裏做個副手。如今陸謙就任命他做了這差遣,收容城內屍首,另外好生安置姚古等人,那從城墻廢墟中挖出的張瓊,做了姚古從祀。

一同升為從祀的且還有守鹿門山的辛企宗。

襄陽城被破,再有王孝忠現身說法,鹿門山上人心浮動,僵持了兩日,辛企宗被手下倒逼投降。這廝是不願意投降的,且不說忠義,只說辛氏一族多在趙宋,便是他的妻兒老小亦是如此,他就不能投降。

無奈之下,辛企宗只能拔劍自刎。倒也贏得了些身後名。

那江對岸的硯山守將王世宣,就幹凈利索的選擇了投降。他也累了。當初他從何灌征討梁山,那個時候只想著討伐強賊,得一份軍功。雖然當時的梁山軍在他眼中就是一窩水匪草寇,算不得甚個厲害,但地理因素感人,也是一份不小的軍功了。

哪知道從此就做上了噩夢,一個永遠也醒不來的噩夢。這種日子他都厭煩了,不停地打敗仗,不停的奔逃,這何時才是個頭?況且現今陸大王氣勢已成,趙宋江河日下,實是不可挽回。趙家父子在江陵城內鬧出的一幕幕更叫他覺得惡心。

王世宣不覺得王孝忠會騙他,所以他毫不客氣的選擇了投降。

如是,陸謙拿下了襄陽城後,大軍實力不僅沒減,相反,還更多出了兩萬。實力更加雄厚。

當下是揮兵南下,飲馬長江。

而林沖早在陸謙抵到時候,就已經控制了江陵城。潛江的宋軍在得知大藝術家父子一個西逃,一個南逃的消息後,那整個軍隊都要不好了。林沖揮動兵馬又攻打的甚急,不兩日,潛江城就四門大開,有向林沖投降的,有逃散而去的。

花榮引著騎兵直追到江邊,那江陵城自然也就被控制了。趙佶走了,趙桓也走了,江陵城就是一座不設防的城池。

只是也只能抵到長江了,向盡快的向南並不容易。因為趙佶西竄的時候征調了不少舟船,趙桓南逃時候,更是將周邊百裏範圍內的大小船只,全征用一空。

陸謙想要殺到對岸,就只能自行造船,或是靜待梁山軍水師抵到江陵。

但漢陽距離江陵路上直線距離是不長,但水路就有的難了。前文說過的,江陵、鄂州、嶽州是一個直三角,這去江陵的長江水道可不就要把勾股都走上一遍。且更重要的是那洞庭湖。

鐘相手中的水師也是一股力量。

梁山軍打嶽州不難,因為這座要城已經是一座空城。劉仲武已經南撤,不僅是嶽州,還有鄂州和潭州。打這些空城自然是手到擒來,難得是如何度過洞庭湖。

那鐘相與王慶趁著劉仲武引兵向北駐防長江沿線的档口,是趁機發威,連連搶奪了洞庭湖南部多座州府。再隨著劉仲武南撤,而趁機強奪了潭州,也就是後世的長沙,都已落入鐘相之手了。

這般的倒也成了趙桓的一道屏障,那趙桓自從渡江之後,便一路向南,如今人已經到了衡州,也就是衡陽。劉仲武則引軍屯兵衡山。

有劉仲武護駕,又同李珙和徐徽言都已經取得聯系,二者倒也承認了趙桓的地位。畢竟大藝術家遠在川蜀,他二者與之的聯系都已經中斷了。

現在只能扒著趙桓了。這不僅是一面旗幟,更是凝聚人心的主心骨。

為保障趙桓的安全,也是表示自己的鄭重,徐徽言都已經親自引兵前來迎奉了。要知道近來摩尼教動作頻頻,他們的壓力也是很大。在這個關頭,徐徽言還能親自引兵來接,已見其心。以至於趙桓心底都生出一抹遐想來,便是把荊湖南路送給鐘相、王慶,只要他們能隔開北軍……

徐徽言、李珙的抉擇可以說是趙桓在困境中得到的一大好消息,另一好消息就是西軍。

大小種他們終於掰扯清楚了,江陵城的那一幕幕傳到他們耳朵中後,整個西軍都炸了。

哦,兩個皇帝一個向西,一個向南,這丟人且不去說,就說那老皇帝,大藝術家招呼不打一聲的就逃去了川蜀,這可不就是一腳把他們西軍給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