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無可奈何的西巡

今歲開春以來,各戰場喜訊不斷。江南不提,只說關西,那花和尚便就放了個大衛星。

——老種出關後,新任的涇原路經略安撫使席貢,在王似、李彌大等勸說下,答應投降了。

只待關西化凍後,梁山軍大軍西進,後者便舉旗而降。

這消息傳來叫陸謙如何不大喜?

那收拾了關西之地,他們才好南逼川蜀,雖然最終打破入蜀道路的可能性不大。可陸謙兀自也沒現下就席卷天下,定鼎四方的野望。他覺得那關西軍馬,南逼川蜀只是虛張聲勢,向北,向北滅掉西夏——至少痛打落水狗,收復靈武,才是正途。

誰叫那西夏正值國弱呢。

陸謙一戰打崩黨項人所謂的三十萬大軍,想必給西夏帶來的慘痛不會弱於正史上的橫山之戰。那李乾順在歷經了橫山之戰後,都戰戰兢兢,恨不得向西逃竄了,眼下梁山軍加一把力,也未必不能收復靈武,叫西夏殘黨滾得遠遠地。

他也沒想過現在就滅亡西夏,要徹底滅亡西夏並不容易。黨項人除了核心的靈武之地,也就是興慶府一帶,他們在西面,也就是河西走廊區域,兀自有著不小的地盤。李乾順丟了老巢,仍舊可奔去涼州、甘州、肅州。

要滅亡西夏那都是後日的圖畫,來日方長,陸謙自會督促著關西軍團一步步實施。而眼下他帶領著大軍,有正軍步騎五萬,齊魯、中原、冀北、河東四省守備軍十余萬,合計十六七萬大軍,號稱三十萬,囤積中原,兵鋒直指荊襄。

他自領大軍下襄樊去,而以林沖為將,另領一路兵馬自信陽南下。因那三關盡在梁山軍之手,大軍出入自如,無甚艱難。林沖部要破安州、應城,直下漢陽,逼近鄂州。因為晁蓋部已奪江州,張順水師就在彼處落腳。但凡梁山軍打到漢陽,張順軍便會溯江而上,切斷漢陽與鄂州之間聯系。隨後兵分兩路,一路北上襄陽,一路輔助林沖軍,水陸齊發,進逼江陵。

至於陸謙,他此戰中第一個小盤算那就是拿下襄陽。為此,他不僅隨軍帶了十門重炮,更攜帶了不少的火藥。就不信拿不下襄陽城。

這般巨大的聲勢如何不震動荊襄。陸謙因大軍都尚未抵到南陽,江陵城內就一片驚慌。就趙佶來說,人都要嚇尿了。

梁山軍全面渡江南下,水師在江州虎視眈眈,陸謙又引著大軍自中原南來……真四面受敵,很是有一種大夏將崩之感。

至少趙佶在江陵都要坐不穩了。

禦營禁軍內,劉光國看著老爹差人歷經辛苦送到的書信,淚水橫流。這是個大孝子。看到劉延慶丟了江州,就再無音訊,那就恨不得立刻能引兵前去救援。可他不能!

這禦營禁軍不是他的私軍,一應差遣意出於趙官家,他縱使貴為都統制,也萬不能自在如意。那時候他心中就生出一百個一千個懊悔,當日酈瓊的勸言一字一音的響亮在他內心裏。

但木已成舟,悔之晚矣。

幸虧,幸虧他爹沒出事,還差人送來書信。

“你且留在軍營,此事不可再與外人訴說。”江州城破,劉延慶是逃出了生天,但蔡得章卻被梁山軍給拿了下,綁在江州校場,當著無數江州百姓的面兒,一刀砍掉了腦袋。

這時候劉延慶還是暫時與朝廷失聯為上。那蔡老九可是蔡京的兒子。

劉光國心中好歹松了一口氣,離開營帳,就打馬向城內府邸奔去。剛跨進門檻,就與一人撞了個正著,那人定眼看似劉光國,大喜過望,忙就撲了過來。“劉都統總算回來了!”

劉光國定睛一看,卻是個內侍,再四周一望,發現那人身後還有幾名禦前班值。

這種情況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官家召見。且還是皇帝緊急召見!

“出了何事?”劉光國大吃了一驚。

“官家急召,勞劉都統與小人等火速進宮。”那內侍神情著急,直伸出手來作請。

劉光國倒不慌:“再急也得容本官換了朝服。”他剛從軍營歸來,身上可是武服。語畢,直投住所而去。

再說這頭,劉光國換了朝服,與幾名內侍班值緊趕慢趕前往禁中。始一進宮,直就被帶去了崇政殿。這崇政殿原名大慶殿,是北宋東京皇宮正殿。取意直白,顯而易見。現下趙佶在江陵城內並無大肆修築宮殿,卻也不是真住漏雨透風的爛房子。眼前的崇政殿連昔日東京城內的偏殿都不如,但它兀自叫崇政殿。

內侍引他至門前,復命道:“稟官家,禦營都統制劉光國到。”

一進大殿中,劉光國就發覺苗頭不對。皇帝坐於上首,雙手攏袖中,正皺著眉,眼睛盯著禦案出神。下面,太子、鄆王,還有蔡京、王黼、李邦彥、宿元景、梁方平、蔡攸與郭仲荀等人,悉數都在。其他如呂好問、呂頤浩、朱勝非、陳過庭、許翰等人都一副憂心忡忡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