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鐵打的襄陽,紙糊的樊城

襄陽城自然不好打。這地方正處於漢水一彎曲處,北面直鄰漢水,城壕與漢水相通;東南兩面離城池不遠,就也是漢水,河灣子麽。其中城東稍短,離江水僅只六裏;城南稍長,亦不過七裏。

這點間距,安營下寨是夠了,可要鋪開陣仗,就要為難了。

那既是來進攻襄陽,軍勢上占優,如何就要去背水立寨了?其中危險不言自明。

這般一來能夠放心安營紮寨的就只有城西。

如此卻還有一點要注意,這便是漢水。此時還有五六百丈長寬的漢水,可是一條大江河。宋軍已經調遣水師駐紮。一艘艘戰船巡哨江上,江北樊城,江南襄陽。江北不落,江南自然無礙;可是那樊城有襄陽為之輸血,倒也不是輕輕松松一捅就破的。

先鋒兵馬已經殺至南陽,陸謙猶自在郾城坐鎮。卻是召集眾人,晝夜商討襄陽事宜。

何時真去奪取襄陽是一回事,先議一議,就又是一回事了。可是看到許貫忠準備的襄樊地圖,就是陸謙都感到震驚。

來自後世的他自然知道襄陽的重要性,南宋丟了襄陽,稍後只幾年就被滅國了。這兒自是一等的重要的。但是看到許貫忠用一條條粗細不一的大紅,標志出來的道路,他心中都立刻將襄陽的重要性再上升兩個台階。

此戰陸謙並沒一定攻取襄陽的打算。

然這襄陽總是要進取的。是以,召集來眾人聚議。可現在,這襄陽城地理都要出乎他的預料。誰叫他看地圖只看大勢,對於些小細節是不會去關注的。這襄陽城的軍事價值比他想的更大!

從襄陽南下,沿荊山(西)、大洪山(東)之間的宜城通道,一路可到荊州,進入廣袤的江漢平原,直抵長江。然後向西可以扼守宜昌,鎖住了四川出川的三峽門口。向東可以將江漢平原這個重要的經濟區掌握在手中。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想北上爭雄,問鼎於中原,襄陽就是其橋頭堡。

南宋死守襄陽,是因為襄陽一破,蒙古人便可長驅直入,進入長江沿線,切斷四川與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最便利聯系通道,肆虐江漢平原。

事實上宋蒙戰爭開始不幾年,襄樊就已經陷落過一次,但那時的蒙古人剛滅金國,顯然無力接著去滅宋。只是將當地丁壯財貨擄掠一空,再一把火燒了兩城池。

那時的蒙古人也沒認識到襄樊的重要性。否則占著不退,南宋真就不見得能支撐數十年。

更可怕的是,源自漢中的漢水過安康以後,在襄陽這裏朝東南流過去。在古代運輸不便,有這麽一條河跟著,其意義不言而喻。蒙古人就是打破襄陽以後順漢水入長江,攻取鄂州,南宋的防禦體系登時崩潰。

而再往東看。襄陽向東,北有桐柏山,南有大洪山,中間從棗陽至隨州,從隨州趨安陸,向南直達漢口。向北,則可以控制大梧縣,這是江淮平原與長江流域溝通的西側通道。這附近有著名的義陽三關,武陽關、九裏關、平靖關。兩淮南下,若得此三關,則守軍自潰。

那大梧縣,卻是有一條小道,可直入淮南。那小道南面處,就是紅安。是不是覺得耳熟?大名鼎鼎的將軍縣啊。而再想一想,那些新中國的開國將帥們出的越多的地方,是不是就越窮鄉僻壤?因為越窮才越有革命動力,紅安境內就是一片望不到頭的山壑。

向北就是南陽。其東北方向,過伏牛山和桐柏山之間的方城通道,即可進入中原地帶。一冒頭就是金角大王銀角大王的平頂山,再接著就是許昌。這也是關羽在襄陽、樊城水淹七軍後,嚇得曹操非要從許昌遷都。沒辦法,人家一腳把通向曹魏都城的大門給踹開了,“威震華夏”四個字可不是沒來由的。

正北則就是汝州了,呼延灼曾經的崗位,過了汝州抵達伊川,洛陽便就在眼前!

更早時候,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就是從襄陽沿這裏北上,陳兵洛水,去問周王室的鼎有多重。

至於向西,沿伏牛山和秦嶺南麓之間的狹窄通道,走內鄉、西峽可至大名鼎鼎的武關、商洛,從山區一出來,就是藍田,到關中了,長安在望。

且漢水從漢中東流,綿延數百裏抵到襄陽,再經襄陽後折向東南。這也就是說,從襄陽順著漢水逆流而上,就可進抵漢中。雖然這條路只要智商在線者,就不會去動。著實耗費太大。

東西南北多條線路盡數在一張以襄樊為中心的地輿圖上繪制出來,並且一條條訴說,陸謙見了都覺得震驚非常。

那效果也是立竿見影,襄陽的重要性不需多言。

沙盤也趕制了出來,但就只是襄樊二城這一畝三分地,視野不大。這打襄陽,最要緊的就是水路,可惜,只眼下看去,水路是宋軍占主導地位。這般來,再想要破開襄陽,那就是癡心妄想了。也就是樊城還能肖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