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天下震動

以北宋這一時間點看,中原可以說一聲自己“自古以來”便是天下最繁榮之地。

而從五代時期,朱溫在汴梁立都,建立大梁開始,東京在中原這塊繁茂的土地上就更是有了非同一般的地位。

到了北宋朝,東京百多年不受兵戈之苦,趙宋聚天下之稅賦而供一城,只此一地便有百五十萬人,為天下之最,繁榮昌茂真不知較之彼處要勝出多少來。

當然,這一切如今是不成了。舊時王謝堂前燕罷了,歷經早前的兵災,東京城的無盡風流已經全被那一把大火給燒了去。人口四散,但總還有十多萬人留下。

李藝繼劉韐之後成為了第二任的東京留守,但這卻不是個能做主做事的人。如今的東京留守司裏,第一能拿主意的是劉豫,最能叫人依持的是關勝。

前一段滑州吃緊,關勝才領兵北上,入防滑州。

可這並不意味著東京城就不受震動,能把威脅徹底的堵在其外。因為梁山軍對京畿路的威脅最大處壓根就不是河北,而在齊魯。

橫豎他們是無有還手之力的,京畿路之保存,只是看人陸大王要何時前來摘取!

然梁山軍只旬月時間席卷河北兩路,這消息叫李藝、劉豫聽了都亞歷山大。更不要說隨後的保州一戰和梁山軍北征了,和著遼軍入寇、保塞血案的消息一起傳來時,就是關大刀聽了也不得不豎起大拇指叫一聲好。

這真是漲人心氣!獨可惜的,是把人心都拉攏到了梁山軍這邊。

東京城現下百姓許只剩下了十來萬,看起來倒也是一座大城了。然城內卻是空巢。城中心的皇宮廢墟依舊在那放著,無人去動,也無人去打理。

那到底是皇城!

東京城即便上次戰火中被破損嚴重,可也到處都是豪宅,內裏即便都是空殼,重新‘武裝’起來也是平常。東京留守司當頭的官員裏頭,一個個都住的好不稱心。

劉豫是個尋常人家出身,否則他早年也不會鬧出偷同學白金盂、紗衣的醜事來,現下坐上了留守司的推官,雖然上頭還有留守、副留守、知留守事、少尹、同知留守事、同簽留守事、留守判官等等,但那些職位多是遙領,名字在冊,人可在洛陽城裏呢。

也是早前劉豫官職太低,不然也不會只得了一留守推官的職位。但現下他是東京城內一等一的掌權者。留守李藝是個沒本事的,對劉豫的攬權抓權,不僅不加制止,反倒縱容,這也讓劉豫變得更加得意了。王時雍、宋齊愈,還有兄弟劉益,兒子劉麟、侄兒劉倪,都位列要職。

後三者更是被他插進了軍伍裏,劉益三個也頗有些勇武豪氣,這般長時日在軍中也有了根基。

東京城內外的空地也紛紛開辟了田畝。此時此刻,洛陽沒人關心東京城情形,如此守備司一應官員都不知曉瓜分了多少田畝。雖然這兒的地契太過輕薄,沒個保險,可這是土地啊。東京地處黃河岸畔,土地平坦肥沃,可謂是富饒之地。城外城內受上次影響,大批宅邸被毀,兵災叫這座城池內外都變得面目全非,尤其是外城與內城之間。大片的房屋被拆毀、燒毀。現今,這大片被毀之地就都被收拾了來,卻不再蓋房子了,也不是空閑著,而是復為耕田。

說起來也是可悲,偌大的東京城,往日裏寸土寸金,現下卻大片大片的空地化作了耕田。前推十年是無人會相信的。

而這就是情隨事遷吧。

東京城依舊高大堅固,但戰火和懸而未決的命運讓這裏變得蕭條來。雖然靠著地處中原和歷史遺留下的影響,日後這東京城必然還有重新再起的那一日。可短時間裏,小膽兒的人是真不愛這兒。

東京城內的百姓更多居住在內城,在外城的也只是靠著大道和水路鄰居。城中的街道依舊寬敞整潔,四通八達,可內城已經遠沒有當初的貴氣了。

因為宋廷的遷移,東京城的官兒貴人跟著走了九成九,現下只剩留守司的官兒。雖各別坊也有官員紮堆之跡象,但東京城太大了,他們住的也太分散了。尤其是留守司的那些文武要角。

就如劉豫,他還住在緊挨著天梁門的鹹寧坊。但早不是當初的府邸,因為遭了兵災麽,劉豫就挪了地方,並且當然不讓的住進了一處人去宅空的宗室國公府邸。

這位國公還是濮王府一脈的,大宅的外表樸實。內裏卻是雕梁畫柱的雅致,不經意間的典雅精致,凡是有眼睛的人,都不會看不到。

用後世的一句話說,這是低調奢華有內涵。

石階兩旁的石獅子甚是威猛,只是再威猛它們也是假的。當初梁山軍抄掠府邸時候,它們也幫不上半點忙,反而身上多處了幾道刀劍傷疤。

作為現下東京城內有數的重要人物,平日,府邸外就有士卒不斷巡邏,大門兩側也立著甲士。他們都是從劉益仨自東京守備軍中挑選出來的忠誠可靠的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