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魚餌,誘餌和釣魚人

一切都如計劃中一樣,梁山軍也好,遼軍也好,就仿佛木頭人一樣按著當日的計劃進行。如是當那一日來到的時候,兩邊都無一絲的意外和忐忑。

遼軍是群情激憤,戰意如火;梁山軍是毫無俱意,聞戰而喜。

他們大張旗鼓的殺入遼境,看似戰果不小,實則主力部隊有力而無處使。那涿州還好,至少廝殺過幾次,而這南京城下的呢?遼軍是一心守城,任憑他們在外頭叫罵,也無心出戰。這般來叫他們也英雄無用武之地啊。

兩邊都有意廝殺。在城北十多裏外相遇時候,誰也沒覺得大事不好,兩軍誰也沒驚慌失措。

騰起煙塵遮蔽了天上的太陽,數千騎縱馬馳騁,潮水一般的騎兵大軍在震耳欲聾的馬蹄聲中狂卷而來。

根本不用斥候稟報了,正方向那漫天的煙塵,已經讓梁山軍上下有了察覺。

“傳令下去,就地禦敵,準備接戰!”李應高叫著。

急促的銅哨聲音疾快的響起,先前還如一道長龍樣兒的梁山軍,迅速主動斷成三節,而後士兵以各自的營旗為準點,三面營旗,千多兵甲步卒迅速聚集成三座營伍一級的步軍方陣。

所有人都如臨大敵,因為他們即將在平坦無垠的闊野上,與極速而來的大股騎兵群相撞。即便梁山軍上下歡喜於戰爭,也沒人敢疏忽大意。那是在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萬幸,他們在新兵營與平日力的演練中,常會練習這種平原之上受到騎兵突襲後的緊急應對,和被騎兵群沖散後的小群體就近結合。

李應一邊安撫著躁動的戰馬,一邊睜大了眼睛,面容上全是驚喜。遼軍騎兵來的很快,比他預計的還提前了兩日。但如此也好,省得他再去做那搶掠的勾當。

他可不會逃,腦子裏更沒有半點懼怕!即使他手下只有三個營的步甲!

高聲喝令手下兵丁以營伍為單位,迅速布置成防禦陣列。一輛輛車架也被他利用了來,就是那拉車的馬匹和劫掠來的牛馬,也被一波騎兵緊緊地禁錮在三座步陣的側後,以作他用。

同時李應放出信號,通知不遠處的劉唐,叫他也做好準備。

這外出劫掠的人馬,到此刻數量已經接近八千步騎,領兵的軍將也從劉李二人,變成了以秦明為主,劉唐、李應為輔,此外還有姚政。只是現下時候,姚政帶領兩營騎兵還在‘四散抄掠’中。秦明也引兵在“外”!

八千步騎看似兵力眾多,但自己‘四分五裂’,那就顯得不堪一擊了。

那契丹騎軍的領兵之人正是耶律余睹,五千契丹騎軍,可以說是南京城內僅有的一支成建制的騎軍了。雖內裏多是新軍,但此時此刻的耶律余睹,信心絕對十足。

沒道理五千鐵騎贏不得八千“四分五裂”的梁山軍步騎的。耶律余睹不想詆毀後者的戰鬥力,但敵我優勢卻是毋庸置疑的。

李應的將旗就立在三塊步兵陣列的最前處。作為梁山泊時代的老人,李應投靠陸謙的時間並不算短,武藝也是高強,但人就是沒能混出頭來。

這高顯的位置總是少的,以五軍都督府為例,攏共也才十五個席位。李應落得在中軍都督府治下做個參將,比秦明、花榮都要靠後,這可怪不得別人。

看人呼延灼,那積極性多高,這番戰罷顯然能更上一層樓。據說已經被內定位河北行省的討賊大使了,而只要他能順順利利的蕩平河北殘兵賊寇,從討賊大使轉為守備軍兵馬總管,顯然也是水到渠成。李應他卻也始終跟算盤珠子一樣,要用力去撥打才回動,那能混的出名堂來才怪。

此番陸謙也是有意擡舉他。熊山君韓伯龍都已在戰場上力戰負傷,同為參將的李應或許那一仗中也很出力,但毫發無傷的他顯然沒韓伯龍更加‘耀眼’。

而劉唐則是‘沉寂’的太久了。也被陸謙拿出來刷刷功勞。

這次誘餌雖然做的有一定風險,但只要不疏忽大意,在陸謙看來,功勞是穩的一逼。

此刻,前方出現一條黑線,如同悶雷般的馬蹄聲滾滾傳來,大地都在顫抖。遼軍來了,那各個將領的戰旗漸漸清晰。

李應軍則已組成一品字型陣列,狹路相逢勇者勝,李應的將旗穩穩的立在最前,用行動激勵著全軍上下的士氣。

戰陣廝殺,想要嶄露頭角來,必須要狠。對敵人狠,對自己也要狠。

李應現今的動力比之早前要強烈得多,這不僅是因為梁山軍實力愈發強盛,席卷之勢叫人生出無限期盼,更因為陸謙給出的功爵著實叫人神往。

對比趙大趙二給趙宋開國功臣們的獎賞,這種實名爵位更叫人神往也。

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子孫後代著想不是?這可是世襲罔替!只要不自己作死,這就是與陸家天下休戚與共,與國同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