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梁山不滅,此恨不消

話說被郭藥師賣入中原的三兩萬百姓,恁地是享福了。縱使他們成為了濟州人力商行的終身契工,用另一類話說就是奴隸了,可以說人身自由是遭受到了極大限制,叵耐有的吃喝,能保全性命,這也比凍死餓殍要強。況且那濟州人力商行也不是要拿走全部所獲的黑心爛肚的,白紙黑字,按約分成。且契約上定的都有各自的贖身金額,只要你手中有錢,前腳到了齊魯,後腳要求解除契約都可。

更重要的是,遮莫他們都以此撿回一條性命不是?

這些人被集體運到萊州、登州、淮南等地,一艘三千料海船就能裝載五六百人,外載千石重的貨物;而大型的五千料海船,如改裝得當,一次可運載千五百人尤多。據說煙台、萊州等地的造船廠已經在專門制造此類載人之海船了。

這些人在船上吃喝都是少之又少,一是為了叫他們安靜,二是為了方便省力。否則屎尿拉撒和暈船幹嘔,足以叫人感到崩潰。

但是這些人下到陸地上後,便就是好吃好喝的供應著了。因為他們都已經是“錢”,他們已經是濟州人力商行的寶貴資產了。

後者是由陸謙背書的一處王字商號,內中股東皆當初水泊聚義時候的老兄弟,其所販賣的‘商品’十分簡單——就是‘人力’。

這些被商行買下的難民中,有金匠、銀匠、鐵匠、銅匠、皮匠等各類匠師,有馬步保鏢護院,有婢女小廝,有醫生大夫,有種種類類,當然也有更多的尋常百姓人家。這可都是資本。

人力商行實則是在“牙行”被官府徹底掌控之後,轉而興起的同類的民間商號。

這是陸謙新想起的法門之一。原本他是要將自郭藥師手中販賣回來的人力們,都編戶為民的,但後來想,這未免太大公無私了。於是就出現了這個名號古怪的濟州人力商行。

這些被從北地‘買’來的難民,商行會對之進行詳盡的區分。那些手工藝人、匠人,包括大夫獸醫書生,將會被商行依據水準定級則個,從廚子到看家護院,最低的是一等,最高為九等。然後依照之前簽署的契約,白紙黑字,按照級別,薪俸公私兩分。但真正的能工巧匠,名醫大儒,在契丹也是搶手貨,如何會出現在難民群中。

而後,這些人便就會被人力商行拿出來四處兜售。梁山軍治下,“奴婢奴仆”這一階層於法律上已被取消,大家都是契約工,這就是人力商行的商機所在。

後者拿著人力商行代辦的臨時身憑,依照自己的“才能”,依照著人力商行的顏面,尋找工作契機,而後按契約薪水分層,以此叫商行賺錢回本。時間長久,遵紀守法,符合入籍條例後,便可編戶為民。而個人積累薪俸,亦也可買斷自家契約。當然,你也可以逃跑,但是跑得了跑不了就另一說了。

這是一大有可為的行當。

別的休說,就是從郭藥師手中所得的三兩萬北地百姓中,有善於養馬飼馬的,有鐵匠、銅匠等等,靠著陸謙等一幹大人物的站台背書,自是會被齊魯現下的商戶工坊主們給爭相聘用去,轉眼就能見到錢。

可不要小覷了這薪水分成,須知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那長江黃河兀自要集及小河小流,更勿圇是做生意了。

當然,那主家也能出一筆錢,幹脆將他們的契約買斷,而後主家與契工間的協議簽訂,就不礙商行的事兒了。這才是叫兩邊都高興的買賣。

就好比那為數眾多的普通人,即便是屁的技能都不會,一把子氣力總是有的吧。轉手都能賣給萊州、萊蕪的礦場主,利益豈是小了?但凡手中有一定積累的礦場主,都更願意自己挖石頭煉鐵淘金沙,如何願意把好處白白讓給外人?

是以,這般的生活雖艱難,卻總好叫他們留在北地,為寒冬饑餓吞噬要好。更有些與親人失散,或是親人已盡數死去的婦人,看年歲大小,許配/賣於人,也叫百姓們歡喜。

那些暫時還沒被商行出手的人,他們在人力商行手中,有飯吃、能烤火,還有正經的房住。有大夫每日來巡視,有病的給藥治病,針對病人和嬰孩繈褓還有優待。

和北地依舊掙紮在風雪之中的難民們相比,他們如今的日子堪稱天堂。

“甲三區集合,甲三區所有人集合了。”尖銳的口哨聲打破了營區內的平靜。這甲三區是濟州人力商行萊州人力營的精華,足足七百人,一個個都是光杆青壯。

萊州分行行長身邊,一披著裘皮大衣的富貴人,看著眼前紛紛湧出的七百青壯,眼睛裏閃過滿意來,“不錯,不錯,盡是青壯也。”

這濟州人力商行果然有門道,這種青壯勞力,幾百幾百的賣出,真不愧那天大的背景。鄧彰也笑的歡暢,有了這一筆買賣,就好比豎起了一個榜樣,那萊州的礦場主們還會看不到濟州人力商行的便易嗎?而他這分行行長的位置,也算是坐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