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俏媳婦戴鳳冠

所謂命裏注定他該亡,那就是如此。孔亮一時顏面作祟,便就丟了自己小命。手下兵馬盡數散去,民壯也被盡數驅趕走,數百輛糧車盡數被放火燒著。

火苗剛起,西南路連聲鼓噪,無數的梁山軍洶湧而來,當頭的美髯公朱仝大喝:“孔亮休慌,朱仝助戰來了!”這一路兵馬卻是正綴著姚平仲而來。

後者哈哈大笑,將孔亮的首級挑於大刀之上:“賊將孔亮在此,賊子何來遲也!”

朱仝看到,瞬間怒火沖頭,他們這一路人馬多有輾轉,除去那燕順外,陣上卻還不曾折損去一個,今日倒開了先。切齒大怒:“狗賊受死!”指揮手下兵將,就包裹上來。朱仝更奮起勇力,來戰姚平仲,上下俱奮力廝殺,怎奈戰力有差,他部雖有五百人卻不敵宋軍來,漸漸局面傾倒。

眼看著就要支撐不住,忽然南路上旌旗招揚,鼓號長鳴,無數軍馬之中,欒廷玉的將旗迎風傲立,雖然也是五百人,可此五百人斷非朱仝之兵。人人披甲,寒光凜凜,兵分兩路來,左右排頭湧進。宋軍看了便盡皆膽裂,張瓊依舊提槍在陣前奮戰,不防被一箭射來,正中肩膀處,鮮血迸流,大吼一聲,敗下陣來。姚平仲見勢不妙,急急撇下朱仝,掉頭逃竄。欒廷玉縱兵追殺,一幹梁山軍正兵仿佛虎入羊群,直若砍瓜切菜般爽利。姚平仲、張瓊只引百十心腹逃脫。

朱仝、欒廷玉殺得渾身衣甲血透,兀自切齒。回大營見了晁蓋,翻身下馬,跪地請罪,泣道:“去遲一步,不曾想已折了孔亮兄弟,來日廝殺,必斬姚平仲賊僚,為孔亮兄弟報仇。”那毛頭星孔明聽聞此言,一身大叫,墜到地上,放聲痛哭。

晁蓋等人氣憤之余亦無不垂淚。當下便教人把孔亮靈牌豎起,軍前鄭重祭祀。一面教人速報益都城去。

再說姚平仲、張瓊逃回廬州,陳遘見出擊的五六百精兵只余了這些點人回來,心中吃驚不小,可聽聞姚平仲陣斬了賊將一員,並已經燒了一隊糧車,尤是大喜。

姚古邊上進言道:“既已失了這隊糧草,賊軍必然叫濠州復發第二支來。我軍當再接再厲。”

趙不試亦贊同道:“姚將軍所言甚是。打鐵需趁熱。縱使賊軍守備將更見嚴密,亦當決然。”

他是知曉陳遘本性的,持重、維穩,不願看到將士有大傷亡。但此刻卻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相公,慈不掌兵也。”

陳遘面上露出一抹傷感,“此間道理本官自是知曉,唯嘆息生靈多艱。將軍且做布置吧。”

這般來就是把大權交付給姚古了。

同時,永安鎮中。

毛頭星孔明一身白服,大步流星的走到晁蓋帳前請見,晁蓋聞言,忙起身站立來,“孔明兄弟何以便起身來?”其身側,蕭嘉穗卻一拍大腿,暗叫一聲“糟糕”。

“晁蓋哥哥,孔明此來只為請問意下當如何用兵?”

晁蓋道:“正在計劃。”

孔明跪倒地上,悲然道:“我等身為武人,只講軍令如山,因此哥哥計劃,便只有好好遵從。只是當初背離大宋朝廷,投效梁山,雖是勢不得已,然也是看在大王為人慷慨好義,慕山寨忠直義氣之情。”

“投效至今,大王以仁義恩澤我輩,不拆不散,亦不借刀殺人,叫我等兄弟枉自送死。而是放在淮南這等福地,許多日子,各位兄弟手足相稱,甚是快活。我等兄弟提起大王哪個不心悅誠服,感恩戴德,只願誓死以報。如今孔亮中途身死,眾兄弟皆悲痛。某卻不敢因私益而壞公利……”

孔明這句話說得叫帳內眾人盡數驚奇,蕭嘉穗更是在心中暗叫一聲“慚愧”。他本以為孔明是要叫囂報仇的呢。

“軍師計策高妙,如依之而行,必然可大勝宋軍一場。萬望哥哥休要以孔亮為念,因小失大,誤了破敵良機。”

休說蕭嘉穗吃驚,晁蓋也是震驚,不想這孔明竟然如此深明大義。“兄弟安心,哥哥一定抓到那賊子,千萬刀剮成碎片,為孔亮兄弟報仇。”

孔明聽了放聲大哭。

這卻是他無奈之下的選擇。蕭嘉穗的一番定策,軍中諸將心裏都知,看宋軍之動靜,可見彼輩人亦是吃鉤的。既然如此,孔亮的突然陣亡,便就引發出了一個難題來,是繼續依照蕭嘉穗之計策行事,還是叫晁蓋起兵為孔亮報仇呢?

孔明自然希望是後者。可他身在軍中,知曉廬州之艱,就他們兵力,短期內斷難如意。即便是怒而起兵攻殺,除了撞的一頭鮮血,也一事無成吧。

可要是順著蕭嘉穗之計策行事,多半能大勝宋軍一遭,保不準亂陣之中自己就能報仇雪恨呢。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只是它過於陰暗功利了一些。

孔明他自己都能想到的結果——興兵報仇,晁蓋能會想不到麽?蕭嘉穗、欒廷玉會想不到麽。這件事實質上就是將晁蓋逼到了一個抉擇點上,是講兄弟義氣,還是‘顧全大局’。而講兄弟義氣的下場注定不會太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