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耶律宗雲滄州遊感

泥沽寨向南的快道修整得很好,一路向南,平直寬坦。耶律宗雲一行人從泥沽寨抵到長蘆鎮,怕是有百五十裏,可比武清抵到析津府【遼國的南京,即現代北京城】,然他們估算了一番時間,耗時卻是要比後者要節省上三成左右的時間。

這還是戰馬奔行的速度,如果換做笨重的大車,恐怕節省的時間還要倍之!無怪乎他們這一路上見到了那般多規模不小的車隊。

據耶律宗雲所知,南國的這條快道可不是官道。後者隨便人行走,前者卻是要收取過路費的。而且這條快道是從泥沽寨一直通到棣州,後半截還在抓緊時間修築中。為此,南面的這窩草寇足動用了上萬戰俘,方修築的如此之快。

這消息初傳到北方時候,很多遼人權貴都笑話梁山軍傻子,耶律宗雲也是其中之一。漢兒商賈都是奸猾的,這過路費錢是不多,但那總歸是錢不是嗎?如何會有人放著不收錢的路不走,而來走這收錢的路?而且修了這條一條坦道,直通黃河岸畔,那簡直是在誘惑遼軍南下啊。

憑著在貿易區裏開通的憑據,耶律宗雲可以直趨滄州,他們也頂多走到滄州。而對應的遼人也同意齊魯方面的行商,進至武清。

這是一個彼此通融的結局,也是雙方在短期的互貿之後,做出的一個符合彼此利益的決斷。

耶律宗雲是第一批進入滄州境內的遼人,對於這兒的一切他都充滿好奇。比如說這條寬敞的大道,他本來不懂,為何會有那般多狡猾的南國商民,寧願付出一定的金錢來換取通行這條大道的權利。須知道,後者在他的心目中都是狡猾奸詐之人,錙銖必較之輩。

然這番估量後,他心中已經有了答案。換做是他,他也願意走這條所謂的快道。與節省的時間相比,些許過路費不值得一提。若再加上走野路付出的辛苦、顛簸乃至馬蹄、車輛的耗損,耶律宗雲覺得這過路費實還有提高的余地。

當然這一路上,他也發現了一些逃費的商隊。這些商隊/商販的規模普遍較小,甚至就是三五人帶著三兩獨輪車,行走間甚是靈活,至少從快道上跨過壕溝下到野路小道上很是容易。如是,他們就每每在臨近關卡處離開快道,遠遠的繞過關卡後再重新回到快道上來。

而途中他雖然見到了些身著皂衣的巡查公人,可其人數太少,太過稀疏,至少耶律宗雲這一路上便沒能見到他們抓住過一個逃費的。以至於耶律宗雲在心底裏都嘲笑滄州官府蠢笨,若這條路是自己的來,那必然會派出十倍的人手來巡查,保證一個都叫他們逃不了。

長蘆鎮乃是滄州的鹽業中心,此地的繁榮比之滄州城都絲毫不減,現下更是滄州到泥沽寨快道上的中轉站之一,便就更是錦上添花了。車輛絡繹不絕,行人如梭如織,道旁店鋪林立,似乎比起析津府都要顯得更熱鬧一些。看的叫耶律宗雲等人都暗暗乍舌。

話說,自從女真人叛起,析津府的市井已經蕭條不少。也所以,耶律宗雲看到長蘆鎮現今的繁華,腦子裏只想到了一個字——搶。

搶的一筆,便錢糧皆有,就萬全了。

這南國太富裕了,而南人又素來柔弱,此時不搶更待何時?

契丹今年的困境,耶律宗雲清楚分明的看在眼中,他父親是遼國宗室大將耶律得重,位居薊州節度使,位高權重,他自是曉得遼國的處境是多麽糟糕。可謂是要錢沒錢,要糧沒糧。兵甲武備也都缺少。

而這些,梁山賊都有啊。

齊魯這兒的梁山賊固然於遼國有利,他們近來向南京道輸入了不少糧食,可謂是解決了遼人的燃眉之急。與齊魯交惡,從長遠見確實不妙。但只要能把他們打服,那還不一樣是任由他們索取?兵甲錢糧這裏應有盡有,遼國更不用為之付出寶貴的戰馬。大遼的戰馬雖多,卻也不是風刮來的。

“郎君不去滄州城了?”

見耶律宗雲掉頭就要回去,身後幾名隨從都露出了驚詫。這一趟不就是要入滄州城打探梁山賊軍的深淺麽,現在怎的連滄州城都不去了?

“一窩草寇,何足為懼?我大遼鐵騎只需設法搶到界河之南,管他有多少個賊寇,馬蹄之下,盡踩做肉泥。”現在耶律宗雲更要緊的是趕緊回去說服他爹,有了他爹的支持,析津府中的南下派才能占據上風。

別看耶律宗雲心理面如此急躁,事實上,在遼國權貴之中,主張南下攻掠齊魯的還是少數的,更多人是和平派。

他們中或有的真認為漢人不可小覷,有的則認為遼國現今已招惹上了大麻煩,豈能再起邊患?而梁山軍與契丹互通有無,作用巨大,斷不能輕易開罪。

被耶律宗雲深是厭惡,直叫他們一群忘記了祖先榮光的蛀蟲,竟然對南人怯步。契丹的鐵騎才是與南人討價還價的最好工具,鐵騎踏處,所向披靡。掠得錢糧兵甲,內可安頓百姓,編練強軍。外可平定女真,重塑大遼榮光。意義如此之大,豈能錯過這等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