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我梁山軍,威武!

秋風卷著一根枯草打在了陸謙的臉上。

這天氣變得真快。

昨日出清河的時候還晴空高照,今天上午便就變得陰沉了。便是風兒都大了些,也冷涼了些。

陸謙沒有舉著千裏鏡,沒必要,肉眼就已經看到對面官軍。

十萬人,果然是好大陣仗。

先是隱隱的號角戰鼓聲,而後就在這聲音越來越清晰時候,北方的地平線上蔓過來一道黑線,這黑線一出,便如滾滾的洪流,一股逼人的殺氣直刺而來。

刀槍如林,旌旗如雲,千軍萬馬漫山遍野。狼煙滾滾中,宋軍火紅的戰袍陪應著頭頂火紅的雲氣,就如一片紅色的海洋。萬軍叢中,一杆寫著“童”字的纛旗分外醒目。

陸謙看向身後,梁山軍的士氣並無有一絲動搖,軍伍上空的火雲依舊像是一團燃燒的火,在散發著炙熱的光芒。

但是他也不能幹坐著不動,坐等宋軍襲來。

“盧俊義何在?”

“盧俊義聽令。”

陸謙身後轉過來一將。眼珠如點漆,面部似鐫銀。一領青色戰袍,內襯文山甲;一匹白色名駿,配著鎏金馬鞍。

“河北三絕,玉麒麟之名,響徹中原。那北面就是官家大軍,可敢於我首個沖陣?”

盧俊義臉上升起一片潮紅,“如何不敢。某願為先!”說著一舉手中丈二鋼槍,吼聲如雷。

陸謙挺手中大刀,環視將士,慷慨激昂道:“今日之戰為我山寨生死存亡之戰,上下皆當奮勇效死。而今十萬官軍南來,士氣正勝。那素有媼相之稱的賊閹童貫就在數裏之外,當先破其銳氣,懾其膽,震其心,泄其士氣,再攻而破之。”

“此役我軍得勝,則梁山泊之危必解!日後大事可圖。”

“眾位兄弟的將來,無數將士的將來,就都有了盼頭。我陸謙是怎樣的人,朝夕相處,兄弟們可都曉得?”

“願為大都督效死。”

“願為大都督效死。”

那非但是身近的頭領,就是周遭的將士,都一同呐喊起來,而後整個軍伍都大聲的呐喊起來。

“盧俊義。”

“在。”

“我予你驃騎營五百精銳,你繞陣而過,從左翼殺過。官軍騎兵必然來阻擊,給我碾碎他們。得手之後就直刺其左肋之後部。若能得手,便將敗兵向內驅趕。而敵若不動,你便懸兵在外將息,不可浪戰。”

這左肋後部的兵馬顯然就是京畿禁軍了。而所謂的驃騎營,那是陸謙親軍中的兩營鐵騎之一,另一營被他命名為驍騎。

可以說這兩營鐵騎皆是先前破高俅時候的精銳,現下被命名為驃騎營與驍騎營,也叫人無話可說。就好比林沖所屬騎兵被命名為‘選鋒’,也是這般。

盧俊義受命,大喝一聲:“末將領命。”轉身就奔出序列,向著那驃騎營處大喝一聲,登時就有五百精騎打馬奔出。在盧俊義率領下,如尖刀一樣,直撲官軍大隊人馬的左側殺去。

劉仲武立刻就得到了反饋,不假思索,軍令一下,一支數百人的騎兵部隊就直向著盧俊義迎殺了去。這可是他手中握著的為數不多的騎兵之一。

此番進軍中原,西軍並沒有出動多少騎兵的。

這不是說西軍沒有騎兵。要知道熙河路可是覆蓋了後世半個甘肅和一部分寧夏的,那裏即便是再地廣人稀,局勢震蕩,一年“出產/購入”個上萬匹戰馬還是可以做到的。若是認真著手馬政,宋軍不說再無戰馬之憂,至少那京畿禁軍的馬軍營頭不可能只有兩三成馬匹,而內中可真正騎乘作戰的更是少之又少。

而自神宗時候開邊擴土,熙河路入宋土已有四十載,但現在宋軍明顯沒有四十萬匹戰馬。甚至於整個西軍連三四萬的騎兵都難尋到。這只能說是老趙家自己作死,真的休怪人家女真人逆天。

中原那麽大,真的不缺優良的養馬場,四川可產的河曲馬,湖北可得的利川馬也皆是很不錯的馬種,處於宋朝控制下的關中、河南、山東、淮河都是自古以來的優良馬場。五代十國時,後梁依靠河南戰馬建立的騎兵,令天下聞名的沙陀騎兵亦不敢小覷。合肥一帶,在後世更被元朝當作官方戰馬牧場使用。甚至和南宋一樣偏安長江以南的南朝各代,也可以動不動“鐵馬二千”、“鐵馬五千”,即出動數千人馬俱鎧的重裝騎兵往來沖殺,可見宋朝並非缺乏養馬地。但老趙家就是能幹出562匹種馬經過養殖,死亡315匹,新得的馬駒居然只有27匹的千古奇聞。

而西軍如此之少的騎兵又多集中於熙河路,偏偏劉仲武部是從秦鳳路、涇原路、環慶路、鄜延路抽調集結來的。如此,整整五萬大軍,所屬騎兵卻只有少少的兩三千人。

童貫在東京城待了那般就,一大原因就是在籌措騎兵。那景陽門外牟駝岡的天駟監,可養著兩萬余馬匹的。雖然經歷了高俅的揮霍後【呼延灼一役】成色大減,可到底底蘊還依在。挑挑揀揀,從中選出三兩千匹能上的陣仗的戰馬,應該還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