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寶馬贈英雄

“報大頭領,前方有一波本地鄉人前來相迎。為首的是一十八九的後生,喚做姚政。並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叫做嶽飛。”

楊林聽到鄉人前來相迎,那臉上就洋溢起了歡喜的笑容。這說明他姥爺想明白了啊。

轉首對陸謙說道:“大頭領,那姚政便是小弟表舅家的孩兒,嶽飛就是俺那表弟。只是年齡可沒十四五歲。”

說道嶽飛這表弟,楊林樂得嘴角都要合不住了。大頭領上次派人去他家送信,報平安,才知道他那小表弟嶽飛竟然已經有幸拜了名師學藝,那老拳師姓周名侗,早三十年就已是東京城裏數一數二的拔尖人物,坐鎮禁軍數十年,未逢敵手。是那武二郎武松的恩師,還曾經指點過林沖的槍法,楊林心中是別提多麽高興了。

這般的說來,他那表弟與武松、林沖便都有了香火之情,連帶著他自己的底氣都硬朗三分。而更重要的是,如周侗那般的人物竟然收他表弟為弟子,看看武二郎便知道他那兄弟日後的前程不可限量。大頭領可是出名的愛才之人,知人善任。

此次梁山軍殺進彰德府,楊林要把自家父母接上山去,那是必須的。可只要運作縝密,斷然不會弄出如此大的聲勢。之所以如此,乃是楊林從一開始對山寨備報的便是要將整個宗族都遷移去。事實上,這次的事兒,不是陸謙在逼迫姚家、嶽家等等,而是楊林,是楊林在最早開始時候就準備著把自己的那小表弟拉上山。

雖然嶽飛的年紀還小,但正好在山寨裏多學些韜略,增長些見識。梁山泊的山寨學校,現下由林沖嶽丈張老教師來負責,是文武並舉,到了中高年級就開始接觸到軍陣營壘排布,軍中錢糧物質的計算,接觸到戰役分析。梁山泊打了這麽多仗,真的把一個個戰例吃透了,再懂得軍陣營壘的排布和糧草物資的轉運,那如何不是一個合格的軍官?

於楊林看來,這種學校生涯更適合他那小老表的成長發育,要遠比傳統的“拜師學藝”更強。要知道,整個梁山泊的大小頭領,都是那學校的編外教師。那楊志甚至都將自己的傳家寶貢獻出了一部分。

數百步騎浩浩蕩蕩的來到,個個披掛鐵甲,那百戰之余的威風叫出面迎接的姚政、嶽飛先就屏住了呼吸。

這梁山泊怪不得能橫行齊魯河北之地,叫官軍莫能抵抗,叫朝廷一次次征討都不能成功。如此之兵馬,威武雄健,士氣軒昂,一舉一動似乎都有股凜然殺氣在閃爍,只把他們見過的彰德府禁軍比到了泥地裏,把他們自家拉起的軍伍比的更是渺小不堪。

那少年就是嶽飛嶽鵬舉了。

陸謙眼睛裏閃過一道炙熱,火辣辣的目光落在嶽飛身上。這少年方才十二三歲,可體格卻真的如十四五歲般高大,更難得的是為人沉穩大氣。那身邊的姚政,十八九的年輕人了,在先頭百十步騎的壓迫下,依舊顯得有些舉措。可年紀小小的嶽飛卻還一如既往的沉穩。

陸謙當然不相信現下的嶽飛就能比得上歷史上三十功名塵與土的嶽元帥,但這沉穩鎮定的性格卻叫他顯得不同。

先天塑就,後天養成啊。

名將名帥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就的。那貪官汙吏是沒了甲還有乙,可若嶽飛這般的人物,沒了他也不會有李飛、王飛來替代。

起於兵伍的人多了,眼下這兩宋交集之時,也不是沒有從小兵走上將帥位置的。但是南北宋交集只有一個嶽飛,中國幾千年歷史中,也只有一個嶽飛嶽鵬舉。

後世滿清當國時期,那嶽飛第二十一世子孫嶽鐘琪在最春風得意的時候,禍事猛地到來。卻是雍正六年(1728年)兩個具有反清思想的文人曾靜和張熙,鼓動他來起兵造反。原因是何?嶽鐘琪是雍正朝的大將,父親嶽龍升是三川提督、議政大臣,可以說是出身官宦之後。這樣的人如何會起兵造滿清的反呢?卻就是因為這二人認為嶽鐘琪乃是嶽飛之後人,而清朝又是從後金演變而來,後金打的又是女真金國的招牌,嶽鐘琪身負國仇家恨,豈可甘心做清廷的鷹犬?!

那曾靜和張熙命運且不去說,嶽鐘琪的因果也不去提,就說此事中嶽飛的影響力之大,就足以說明很多很多問題了。

“二郎,看到那少年否?沉穩大氣,鎮定自若,果是少年英雄。”陸謙贊嘆嶽飛,武松卻聽得好不歡喜。這是自己的小師弟,自己恩師的衣缽傳人啊。武松對於自己老恩師可沒有半點的不忿,當年事是他不知悔改,現下想來有的只是無盡的遺憾、羞臊和愧疚。也萬幸他老人家尋到了可傳承衣缽的好徒兒。

陸謙等當下翻身下馬,姚政、嶽飛帶人前來見禮。武松手中抓起馬鞍下掛著的條帶,向那嶽飛說道:“你便是恩師新授的弟子?某家武二,乃是你那不成器的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