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皇帝與幸臣

在飛機航母崛起前,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前,水戰【海戰】於過往的千百年中,是任如何的翻轉變化,都無法脫離“船堅炮利+巨艦大炮”這一牢籠。

大勝小、堅克脆,於水戰之中乃是天經地義的。

而它們搭載的‘大炮’,即是最初的弓箭,後來的拍竿,再到真正的火炮,也是戰船上承載甲士的多寡。在蒸汽戰艦來臨前的時代,跳幫肉搏是慣於海戰的西方人也無法避免的。

陸謙對水戰是一竅不通,然他為梁山泊水師提供了最好的硬件上的供給。

有當世頂尖一流的造船大匠——玉幡竿孟康,有大批陰幹後的上好木材——花費了無數錢財,還有摩尼教從江南送到的一波波船匠船工。

甚至他還為孟康提供了一思路,這或許也是他對於古典水戰唯一的了解。乃是記憶裏關系到南宋水師的一則記載:湖船底、戰船蓋、海船頭尾的多槳船。

至於那船的名稱叫什麽,可裝載多少甲士,是誰發明的,布置有幾架床弩、拍竿,又要有多少劃槳,他是全記不起了。就記住了那一句話,湖船底、戰船蓋、海船頭尾。

可如此一句話卻叫孟康如獲至寶,埋首苦思了足有半年光景,始拿出了一船模。召集工匠依葫蘆畫瓢,最終制成了一八丈長,一丈六尺寬,雙層,用槳二十對,布有床弩六張,載甲士百人的新式戰船。

湖船底可以涉淺,戰船蓋可以迎戰,海船頭尾可以破浪。原理是一種完美的戰艦。

只說在水戰演練中所發揮之效用,這種被命名為“赤蛟船”的戰船,表現亦是相當的給力。

當然,這種戰船至今也不過只造了三艘。

梁山水師內有的戰艦,更多地還是海鶻、海鰍,以及小型車船。

李家道口。上萬梁山軍步甲已經滾滾向南開去,不遠的水面上一艘艘戰艦,接連天際。

這兒距離那石溝鎮也就是六十裏地。若是叫宋軍步兵來,沒兩天時間是萬萬不成的,但對於梁山軍來言,一天的時間已經足夠陸軍殺奔石溝鎮。

也同樣是這一天時間,消息已經自石溝鎮傳到了和蔡鎮。

高俅看著眼前數丈余方圓的齊魯地形圖,看著石溝鎮的位置,心中是洋洋得意。卻是這廝早就來到了和蔡鎮,雖他的纛旗一直飄在廣濟軍,但那只是在掩人耳目。

“梁山賊寇水陸大軍齊動,實入本官之計也。”

那石溝鎮有楊溫、項元鎮、劉夢龍三部,足足三萬軍士,俱稱精銳。豈是易於?

梁山泊裏能戰的賊兵也不過三兩萬。其人不來進攻,便是如鋒芒在背,那東部、北部、西部,盡不得施展。而若是前來攻殺,三萬官軍精銳縱然不能大敗梁山泊賊兵,至少能搏個僵持。畢竟石溝鎮一戰非是野外浪戰,而是梁山泊在攻,南路軍在守。

搏個僵持,拼個兩敗俱傷,都已經是下下了。

這不是高俅小覷了梁山軍。實乃是人的慣性思維。

雖然梁山泊屢敗官軍,但至今也沒人把梁山泊視為天下第一等的精銳,縱然幾次征討梁山敗陣的軍將具回稟說賊兵驍銳。但人不親身嘗到苦處,那便不知道厲害。

就如後世有言,新生的霸主必是踩著老輩霸主的屍首登基王位。梁山軍打敗的只是尋常官軍,縱然有何灌帶領的所謂禁軍精銳,那朝堂高官又有幾個不知道,京師禁軍的真正水準的?卻是沒人將他們與西軍相媲美。

這就好比抗戰時期的鬼子兵,打敗了幾百萬中國兵,卻沒人把他們視為二戰最強陸軍。

現下,高俅把梁山泊兵馬視同十節度下屬兵將這般,就已經是高看他們了。

而在高俅的估量中,梁山泊的主力兵馬就只在三萬人上下。年前梁山泊攻破大名之役,先是聲東擊西,再是瞞天過海,那動用的兵馬總共也不到兩萬。高俅如此估計還是有道理的。

賊軍主力方三萬人,如何能傾巢而出去攻打石溝鎮?

而即便是傾巢而動,三萬人打三萬人,又非是野外浪戰,在高俅的眼中,那也是斷不會輕輕松松便分出勝負來的。

再則就是據高俅所知,這梁山泊賊兵中不少都是往日被俘的官軍,他在離京時候特意向天子請了一道聖旨,許諾但凡知錯能改棄暗投明者,一概既往不咎。想來自可動搖梁山泊賊心。

這卻也是高俅知曉梁山泊屢屢得勝,繳獲了不知道多少軍器戰甲,武備半點不遜於官軍精銳。那陸謙賊子更非同凡俗,兩年時間中便興風作浪若此,橫行齊魯趙魏,教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著實不能以尋常賊寇視之。才費得這般的心神。

“傳我軍令,叫王煥引李從吉部殺奔清河縣。濮州劉珍部悉聽王煥調遣,叫徐京、王文德、梅展速速領兵趕赴和蔡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