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鬥將

陸謙要求下的梁山砲是何等標準?

那不僅在射程和彈重上有明確標準,更在個頭和總量上要求苛刻。雖說石砲歷來就是一種移動困難的重型攻防器械,可陸謙依舊對之的重量有了嚴格要求。再配上核心零部件的拆卸組裝,次要零部件的整體化等等。最終做到了一個規範化和靈活化。

配合著幾個主要、次要的零部件,加以就地砍伐得來的新鮮樹木,便可在最短的時間內制造出一個個戰鬥力驚人的梁山砲來。

現在這配重式石砲便就是陸謙砸開範縣困局的法寶。甚至他都想著這次大戰得勝後,期間若是捉到了張仲熊、張清、花榮幾個了,那正好抓上梁山去。即便是短期內不願意入夥梁山,日久天長,一日日的消磨下,也終有叫他得償所願的那一刻。

只是陸謙這邊心頭的高興還沒下去,一個更叫他高興的消息便被傳到,範縣宋軍開出一彪人馬來,那為首之將赤面長須,偃月大刀,打‘關’字旗號。

陸謙對大刀關勝是很有記憶的,早年看水滸的時候,他還對這關大刀的感觸並不怎麽好,簡直就是一個古代裝逼王麽【可能這也代入了關二哥的印象】而年齡稍大幾歲後,他就又奇怪來,這水滸裏先前已經有個朱仝了,施老爺子何辜再加一個關勝呢?

看看那朱仝,完全拷貝關老二,長相、性格,綽號(美髯公),連職業都一樣,三國中的關羽是平原縣馬弓手,朱仝就是鄆城縣馬兵都頭。如此又捧出一個關勝,一出場就牛逼哄哄,上的梁山後的排位竟然比豹子頭都要高一位,這倆貨不會顯得重復麽?

直到後來聽那網上高人的解答,方恍然大悟。水滸三國大代入。那諸葛武侯的地位,歷朝歷代裏始終第一流;而關羽,則是從宋朝開始地位達到帝君級別,只找一個替身不夠用。

是以拆分了寫,朱仝+關勝=關羽、吳用+公孫勝+朱武=諸葛亮。都可以說說麽,梁山泊諸將中有著很濃厚的三國英豪身影。

比如林沖比張飛,趙雲比花榮,馬超比董平,年老的黃忠比年紀一樣不小的呼延灼,都是神一般的相似。(不水了)

範縣當中有醜郡馬宣贊,此人與關勝交好,如此這忽然冒出來的關姓大將,又生的如此樣貌,陸謙幾乎能斷定就是那浦東大刀關勝。

陸謙等全副披掛,引百十馬軍撲向城下。平西裏一望,遠遠地塵土起處,約有小二百人,飛奔前來。陸謙鞭梢一指,軍健腳踏硬弩,手拽強弓。梁山泊好漢,在陣前一字兒擺成陣勢。

門旗開處,關勝出馬。胯下一匹火炭般赤駒,頭至尾長一丈,蹄至脊高八尺,渾身上下沒一根雜毛,乃是何灌之賞賜,半點不輸禦馬。拴一副皮甲,束三條肚帶。關勝全裝披掛,金甲綠袍,綽刀立馬。

陸謙是見過朱仝的,現在再來看關勝,好家夥,真的是一對同胞兄弟般樣。回頭乃與眾頭領,至摩尼教一幹英豪說道:“此子姓關,怕不就是蒲東的大刀關勝了。相傳是關公嫡脈,幼讀兵書,深通武藝,有萬夫不當之勇。能使一口青龍偃月刀,人稱大刀關勝。這是不是真的精通兵法,有著一身好武藝且不去談論,如今只看其面相,真叫人以為是那朱仝的胞兄胞弟。”

美髯公朱仝,諸多梁山泊頭領都是知曉的,只摩尼教人卻不知。方天定、王寅等聽了陸謙話,還是迷糊,待聽到欒廷玉在一旁的解釋,頓時哈哈大笑起來。

東陣上爆出的笑聲,聽得關勝諸人好不氣惱。郝思文先把手中長槍一擺,向關勝說道:“哥哥少歇片刻,看小弟先立一功。”再旁的花榮等人具叫道:“郝將軍謹慎。”

井木犴淩雲豪氣,一團筋骨精神。橫槍躍馬,已經奔出陣去。

這邊金槍手徐寧按耐不住了,多次鬥陣,他都沒顯露出本事來,可是不好。大營內已經在組裝趕造梁山砲,範縣官軍被破之日迫在眉睫,他可不能在揮霍時間,浪費機會了。

郝思文見了徐寧,大喝道:“水泊草寇,汝等怎敢背負朝廷!今日天兵到此,竟敢抗拒,叵耐不懼死乎?還不下馬受降,著你粉骨碎身!”

徐寧聽了也不答話,只是滿臉的獰笑,他徐家世代將門,自身年紀不長,也做到了金槍班教師之職,如果非是走投無路,誰願意落草為寇?

而既然已經走投無路,被逼上梁山,那就沒有半途中道再下山的道理。

就算是這梁山泊是一條真正的死路,只憑著大頭領布施下的恩德,他徐寧這條性命也就交代在梁山泊了。豈會蛇鼠兩端,叫人來恥笑?

徐寧拍馬持槍,直取郝思文。後者亦舞槍來迎。一來一往,一上一下,鬥到二十合,井木犴就支撐不住了。這人白頂著‘星宿投胎’的名兒了,原著上活的窩囊,死的悲慘。且也不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