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梁山威風何在?

且不提那清河知縣看到城外大群的被俘人馬後的恐懼,就說那李應,就只剩下深深的絕望。

這第二路足足三千人馬的大潰,獨龍崗已然丟掉了自己最大的本錢。休說是他李應,就是那李家莊都風雨飄搖,隨時都會傾覆。

如果梁山賊寇大舉北上,那陽谷縣的民勇敢去救援獨龍崗嗎?便是他現下手握的那五百莊客,聽聞梁山賊寇已經勝了二路援軍,接下要大肆進犯獨龍崗,又豈能再聽他的命令,留守在清河縣?

待到那被陸謙放回的杜興,被歡喜的莊客引到北城門樓,看到的撲天雕李應就是一個明顯吃醉了酒的憂愁頹廢之人。李應在借酒消愁,也是在借酒免憂。他想不出法子來應對接下的局面,他只能用酒來麻醉自己,省的腦子清醒了就去發愁再愁。只是李應的腦子真真靈活,看到被俘的杜興被人放回城來,先是一愣,繼而臉上猛的浮現出無盡的喜色。

他先叫杜興等候他片刻,去出了酒,凈了身。片刻後再回來時,已經振作起了精神來。

“梁山泊送你回來,何有話要與我說?”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那最怕的就是對方不提條件,一口吞吃了你。李應現如今就是那被刀架在脖子上的肉票,還有什麽不能答應的呢?

“東主英明。那梁山泊只恨祝家小兒無禮,誓要打滅了叫人知曉他們的厲害。而對我李家莊,還有那扈家莊卻有心放縱一把。只是索要了些錢糧……”

這杜興也是一臉喜氣。他早就想明白了,錢糧算個啥,李家莊才是根本。只要保住了李家莊,保住了莊主手裏的這五百了得的莊客,那被割走了再多錢糧,也不值一提。

甚至於那祝家莊被打滅後留下的田畝佃戶,李家莊還能去分潤一口呢。

李應臉上也是喜色。

“只是……這梁山泊要與東主簽個字據,要今後五年裏,年年於那梁山泊上供。他們不要金銀,只求糧食,一年一萬石,甚至還要與我莊上做生意。這黑紙白字的,清晰明白,落到官府手裏可就是我莊上通匪的罪證了。”

李應、杜興主仆都是比較懼怕官府的,原著上這李應就是被梁山人馬扮作官府給捉拿的,竟是束手就擒。其對官府的懼怕,或者說是認同官府的威嚴,可見一番。

果然,現在聽杜興如此說話,李應臉上笑容登時凝住了。

“這如何使得。黑紙白字,到時賴都賴不掉。你去與那梁山泊的陸大頭領說,糧食小事一樁,我每年供給山寨兩萬石糧米,決不食言。山寨旦有所需,李家一力承擔,絕不敢要山寨半分文錢。但是這字據文書,萬萬留不得啊。”

李應寧願割肉賣血,也不願意把要命的把柄留在梁山泊的手中。只是杜興聞言卻滿臉的苦澀,“東主容稟,小人被那陸大頭領接見時,那大頭領已經把話說死。這字據文書是必然要有的。”

“蓋此番廝殺都是獨龍崗生事,是那祝家小兒挑釁在先,非梁山無故興兵,欺負三莊。李家莊和扈家莊皆受了官府好處,既出兵襄助,那便要自食惡果。否則梁山威風何在?”

“他只還向小的保證,那字據絕不會落到官府手中。便是有朝一日梁山泊被官軍攻滅,這份字據文書也會在那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大旗倒下之前,先化作灰燼。說梁山好漢盡是講究義氣的,斷不會做出叫江湖朋友齒冷的小人行徑來。”

話說杜興這般的小人物被陸謙如此的江湖大佬這般的保證,那內心還是有些激動的。

“唉,我李應十年心血,辛苦耕耘,創下的這片家業,怕終究有一日會毀於一旦啊。”

現在他知道勢不可挽回了,看著杜興掏出的兩份文書,李應提在手中的筆仿佛有千斤重。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他現在又能做何呢?拒絕了這個,等待李家的便是更慘更早的覆滅。

李應他只能祈禱梁山泊真講義氣,為他保守下這個秘密。“五年,只是一個五年……”

將筆放下,李應艱難的拿起一份文書遞給杜興。眼睛不其然的看到桌案上放著的發簪,這卻是那扈三娘的。白日裏的一戰,祝龍被斬,扈三娘、杜興被俘,獨龍崗三千人馬一敗塗地。

那梁山泊不僅拿住了李應的要害,迫他就範;就是那扈成的要害,也被人把握的死死地。

先不說那扈三娘這親妹子就在梁山泊的手上,便是現如今空虛無比的扈家莊裏的扈太公,就足以叫扈成乖乖聽話。

李應將發簪拿在手上,半晌才對那杜興說道:“你去報那大頭領知曉,一切兒皆是簡單,我李應聽命就是。”

這人啊,就少有真不顧自身安穩的義氣男兒。李應顯然不是這般人。休說他本就與祝家生來了矛盾,便是與祝家半點生分也無,到了李家生死存亡的時刻,他也只有低頭認輸的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