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上中下三駟(第2/2頁)

韓人則反罵齊侯不知恩義,這一次出兵是為了救臨淄,結果事到如今齊人反咬一口竟責怪起來韓軍。

齊人則冷笑認為臨淄要是沒了,韓國也不能獨存,說什麽大義救齊實際上就是救自己。

兩邊罵的久了,終於在墨家主力追上將他們黏住之後,開始了精誠團結,知道若是再爭鬥下去更無活路。

對於明天的決戰,諸侯還算是尚有“武德”,還沒有想著坐以待斃不做任何的掙紮,或者說他們知道墨家善於守城攻城破陣所以死守必死,不得不想辦法扭轉一下劣勢。

齊相田鞠說了一下自己謀士給出的構想,他道:“齊之臨淄,公子多好賽馬。馬有上駟、中駟、下駟之別。曾有人賽馬,以下駟對上駟、以上駟對中駟、以中駟對下駟,則無往而不勝。”

“天下有道,萬物相合。明日之戰,三軍如駟,我軍上駟不如墨家之上駟、中駟不如墨家之中駟、下駟不如墨家之下駟,乃必死之局。”

“但以臨淄賽馬公子的手段,卻也還有一線生機。”

眾人很容易就理解了這賽馬的意思,也明白了田鞠所謂的上中下三駟和戰爭相比的意思。

有人道:“昔年隱陽一戰,楚、墨聯軍便是如此,以右翼之上駟對魏韓左翼之下駟;以左翼之下駟對魏韓之上駟。”

“昔年墨越一戰,也是如此。左攻右守或左守右攻,如今看來,其中竟大有深意。”

一些研究過當年戰術的老將很容易理解了田鞠的意思。

田鞠道:“我之門客觀墨家戰陣之法,頗覺有理,認為兵力在一線平均展開是最為愚蠢的。而左翼拉長而薄弱,右翼加強而厚重,以多擊少,破其一翼,比之兵力平均展開更為有效。”

“所難者,就在於我們需要知道墨家的上駟於何處?下駟於何處?”

“然而其時這也不難。”

他這麽一啟發,在場宿將便立刻想到了他們現在所在的三柳社,紛紛點頭。

“三柳社!”

有人說出了村社的名字,田鞠道:“正是三柳社。”

“三柳社為我軍之左翼,又是連接陽夏的必經之路。墨家想要切斷我們的退路,必要猛攻我軍左翼,也就是三柳社。”

“奪下三柳社,則我軍必要扭轉陣線,收縮防守,錯開道路,從而被堵塞的更加嚴重,絲毫沒有退走的可能。”

“承匡之偏師,也在三柳社的側後,墨家這兩天就在三柳社的對面挖掘炮壘,必死準備猛攻三柳。”

“此所謂墨家之上駟也。”

“我軍若在此死守,集結兵力,則槍不如人、炮不如人、訓練士氣皆不如人,則正中墨家之願。”

“既然我之上駟難敵敵之上駟,可以下駟在此守。”

“我軍則集結兵力於右翼,左翼主動後退,甚至放棄三柳社。”

“右翼集結兵力,猛攻墨家的下駟,迅速擊潰墨家之左翼,扭轉戰線,以作斜線。”

“如此,則舍棄了左翼的偏師,卻保留了右翼的主力。”

“若是不能勝,還可以留存兵力固守;若能勝,則便有一線生機。”

“若勝,墨家調整戰術,又需三兩日,我軍便可固守,亦或是集結精兵從東北方向撤走。”

“一則我軍騎兵少,二則我軍軍陣更重移動更慢,唯有以重陣壓其一翼。”

他的想法或者說他謀士給他出的想法,算是合理的。

上中下三駟的類比,其實也就是斜線陣,這是此時情況下聯軍唯一有可能以少勝多的戰術辦法。

即在三柳社一線部署長而薄的兵力,依靠後退來拖住墨家的主攻,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的三柳社不要,將主力部署在右翼。

在總兵力少於墨家的情況下,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固然左翼墨家也是在以多打少,但是若是聯軍有算而墨家無算,故意放棄三柳社左翼布局,可以給聯軍的右翼爭取更多的時間。

就算敗了,主力還在,尚且還有固守的資本。若勝了,則有可能死地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