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對比(下)(第2/2頁)

等到學成之後,先是作為低級軍官,立下軍功後受封膠東的一些原本是萊夷難以做到有效統治的土地,獲得軒轅這個姓氏,成為齊國的一批新貴族。

軒轅氏的貴族們,做到最大就是宮廷貴族,作為齊侯用以對抗其余老牌的如田、高、孫、國等正牌貴族的一種牽制力量。

做不到最大,一般也就是一個個低級中級軍官,大約都是從做連長開始做起,然後獲得大約百十戶人的封地。

這百十戶人完全歸這些新貴族們支配,包括且不限於開辦莊園、挖掘礦產、組織工商等等。

距離齊國不遠就是泗上,加之膠州灣、萊登等地被割讓給墨家作為港口,再加上齊國原本的工商業底子,竟然這些年也讓齊國發展的不錯。

像是如今帶著五十多人追擊墨家斥候的軒轅烈,也基本上就是這樣的人生經歷。

出生為庶子,家族學堂中接受貴族教育,十二歲補入宮廷做黑衣禁衛,十四歲以黑衣禁衛的身份開始學習泗上那邊傳來的科學戰爭等知識。

冠禮提前到十八歲,進入常備軍做司馬長或者連長。

然後在一些小規模的戰爭和對萊夷非有效統治區的再征服中立下一些戰功,大約二十歲的時候獲得了軒轅的姓氏,離開本家,正是脫離單獨立家。

軒轅烈受封了一個大約一百三十戶人家的村社,距離膠州灣不遠。

村社裏的農夫根據新的變革法令,完全受他支配,他有隸子弟之類的朋友,把村社交由他們管轄。

收回了封地內農夫的籍田,只給與每個農夫大約五六畝的土地讓他們種植土豆地瓜之類的作物維持生計,其余時候要給他的公田勞作。

大部分時候都是種植一些糧食作物,因為泗上那邊工商業的發展和一些新興工商業城市的出現,需求大量的糧食。

後來他的封地內又建起了一座釀酒作坊。

可以說,齊國這些村社封地的發展,狠狠地打擊了泗上的釀酒業,泗上的釀酒業論人工成本、稅收等都遠高於齊國,加之這些東西又完全沒有關稅,使得泗上的釀酒業在極盛之後很快被齊國擊垮。

但除了釀酒業之外,齊國也就沒有什麽別的產業可以和泗上拼一下了。

每年大量的糧食、烈酒、原材料、牛羊等,通過膠州灣運到泗上,亦或是諸如烈酒之類的通過萊登運到朝鮮和燕國。

然後換回了錢、泗上的紡織品、鐵器、奢侈品、玻璃、鏡子、槍等等。

每個受封的新貴族每年根據封地繳納一定數量的軍賦,征兵的時候他的村社需要出十個人。

但和以往的真正分封制還不一樣,以往周禮之下的宗法分封制下,他的封地有多大、多少人,就要出幾輛戰車、幾名徒卒,封地貴族直接作為這些戰車的指揮官,加入到國君的軍隊中。

現在則是封地出軍賦和兵員,訓練交由專門的軍官負責,打亂重組之後,這些軒轅氏的貴族庶子們作為基層軍官,而不是帶著封地的征召兵加入國君的部隊。

舊貴族依舊還有自己的私兵,但是這些新貴族幾乎沒有自己的私兵,這樣一支常備軍可以碾壓那些舊貴族家族的那點私兵家底。

再加上當年齊墨之戰,墨家“槍決”了公子午,使得田氏內部的紛爭一邊倒向了公子剡,公子剡的改革也算是略有成效,至少有了一支常備軍在手、有了一定數量的軍費。

軒轅烈這樣的軍官基本上就是齊國常備軍的基石,所以對於和墨家開戰這件事,他們一開始反對。

因為……墨家難打,打贏了損失慘重又沒有新的土地;打輸了的幾率還那麽大。

可等到墨家從膠州灣登陸攻下諸城、即墨、高密,在膠東實行土改之後,軒轅烈這樣的新貴族立刻鬥志昂揚,這是不共戴天之仇。

齊國常備軍的兵員以村社農奴為主,基本上不招收城市的市民。

原本齊國的支柱力量臨淄民和技擊士,頗受墨家、楊朱那一套學說的蠱惑,追求平等、自由、兼愛這些東西,所以齊侯索性不用。

七萬常備軍大多都是村社裏征召的,軍官小半數是帶有軒轅姓氏的新貴族。

騎兵也是征召的士兵訓練的,騎術欠佳,但也可用。

炮兵作為一個專業兵種,軍官基本上都是些貴族庶子或者士階層。

加上齊墨戰爭之後,齊國許多年沒有真正打一場損失慘重的大仗,這就使得三十年前齊侯被三晉逼著綁了自己投降、被越國逼著當司機參乘警衛的齊國,竟然成了如今和泗上決戰的東線主力。

適倒是沒有小瞧齊國,所以才如此重視,非要先吃一大半再吃一小半。因為適覺得,這種麻木到極致的村社農夫,基本上是這個時代除了信仰和追求平等同義兼愛的公民外最好的兵員,麻木至極才有可能忍受銅炮打死戰友、鉛彈貼臉而過卻還要繼續前進的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