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水土不服的戰術(中)

如果自己單獨冒進至柘城,可是中軍主力卻還沒有攻下寧陵、承匡,自己就會很危險。

自己攻打譙城的任務,前提是中軍主力攻下了承匡、寧陵,然後他才可以放心地區攻譙城。

現在承匡還未攻下,寧陵還在墨家手中,若是這時候貿然輕進,極有可能出大事。

之前的雍丘圍城,有兩件事可以明確。

其一,墨家可能在泗上的確沒有主力部隊,墨家最擅長的炮兵都被調往了萊蕪一線。

其二,墨家可以在宋地組織一場至少三萬人參與的戰役,即便這些人是泗上的新卒老弱,但那是相對於泗上的主力而言的。

圍城十二日而不下,這對於諸侯的軍隊而言實在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也就是相對於墨家的主力而言是弱旅。

可是段端卻明白,若是被這支部隊抓住機會圍住了自己,自己很可能就要被殲滅。

現在,這三萬人在哪?

是縮回了商丘死守,防止分兵被各個擊破而退守?

還是藏在什麽地方,布置著陷阱誘使他進入這個陷阱?

段端想,如果自己是墨家在宋地的主將,會怎麽辦?

會死守?還是會如何?

他之前也曾讀過不少墨家的書,想到墨子時候墨家的守城思想就是上守為攻,下守為城,他越發覺得這一次墨家連續放棄了兩三座城邑的行為極為可疑。

思來想去,他決定還是不要貪功冒進,而是派出使者告知諸侯:若諸侯大軍不破寧陵,他絕不再往前走一步。若大軍攻破寧陵,他便可攻破柘城、南下苦縣,從而威脅譙城。

信使派出之後,段端卻也不是在這裏傻傻等待,而是選擇了主動試探。

他先將大軍前進到陽夏,在陽夏修整城防,以作為前進的基地。

同時朝著苦縣、陳等地廣派斥候。

次日又假意要繼續前進,命大軍開出陽夏,作勢要前繼續進攻。

……

陽夏之南的陳地以北。

此地解懸軍主將聽著斥候回報的消息,略微有些緊張。

他知道墨家的高層戰略,也知道自己的任務就是做引誘,讓聯軍的主力相信墨家泗上的野戰部隊的目的是要吃掉聯軍的右翼。

如果不能夠讓諸侯聯軍相信墨家泗上的主力在他們的右翼,那麽這場仗就可能會有些難打。

他是相信己方的戰鬥力的,但是如果不能將聯軍的中軍和右翼拉開,便可能出現圍繞著商丘打出一個比預想要大的大會戰,己方的傷亡可能會大一些。

不是不能打,而是到時候在商丘城下會集結大約八萬到九萬的敵軍,墨家沒有絕對數量的優勢。

一對一固然不怕,可是若能在優勢兵力之下圍殲,己方的損失也會小,意外也就更小。

他相信巨子親自指揮此番決戰,失敗是不可能的,可就怕到時候包了餃子之後皮不足夠厚,諸侯聯軍在損失大半後撤走,那就不妙了。

自己手裏的這點兵只能做疑兵用,真要讓他們去切斷聯軍後路並不足。

他手裏的野戰兵力只有半個騎兵旅,一個步兵旅,要靠他們的表演讓聯軍作出墨家主力意圖分割圍殲聯軍右翼的假象。

此時他得到了消息,說是聯軍右翼的韓軍已經出陽夏,他知道自己這一支疑兵就要登上舞台了。

若是演的不好,只怕到時候會影響大局,到時候本來準備八萬打六萬的,結果弄成了八萬對九萬,那可大為不妙。

於是他命令那半個騎兵旅和一個步兵旅開始向北進軍,此時距離斥候回報說陽夏敵軍開出城向前推進正好過去了一天,而且斥候說對方的行軍速度很快。

這個消息需要他思考和決斷。

是聯軍右翼的段端部貪功冒進,真的相信了墨家無力防守,想要搶占柘城和苦縣以立奇功?

還是對方根本不是貪功冒進,而是在試探自己?

若是前者,那便證明段端是個蠢貨,蠢到巨子所設想的反反計的第一步都沒有被看破。

若是後者,那倒是很有可能演出一場大戲。

他們這兩個旅的任務是一旦友軍開始演戲的時候,他們要迅速北上,作出威脅陽夏切斷右翼退路的意思。

除了這兩個野戰的旅外,還有陳、項等地的二線守備部隊,他們也要配合演戲。

兩日後,段端部已經離開了陽夏四十裏,這是在試探。

所以第一天行軍速度極快,第二日便開始減慢速度,等待斥候回報墨家的反應。

他現在距離東北的柘城約有五十裏,距離東南的苦縣約有七十裏。

就在中午的時候,朝兩個方向派出去的斥候都帶回了消息。

柘城方向的斥候回報說,沿著泓水一線有大量的墨家軍隊活動,他們靠近後,便立刻有墨家的斥候伏擊捕捉,意圖很明顯是想要將他們全部捕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