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月夜破上蔡(上)

將來西線的局面看似危機重重,兵力不足,實質上只要有了放棄南陽戰略收縮的想法,局面就大為改觀。

如果魏韓不出兵,秦國沒有力量攻取南陽,這是地形決定的,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六指足以在丹陽組織防禦。

如果魏韓出兵,那麽東線的壓力就倍減,以東線的進攻作為支援西線防禦的手段。

東線如果決戰,就放棄商丘等地,誘使敵軍深入露出破綻,從而殲滅之。

東線如果不決戰,那麽就兵出大梁,因為適確定齊國沒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拿下泗上,一旦進入泗上就會知道什麽叫處處皆兵。

實質上東線也不可能不決戰。

秦、魏、韓不可能讓齊國和趙國坐視,自己卻在南陽流血。

諸侯之間互相提防。

齊國要麽出兵洛陽朝見天子,從伊、洛出兵南陽配合韓、秦作戰;要麽就必須出兵泗上,在東線進攻,否則這個盟約就不可能達成。

不是秦國不同意,而是魏韓就不會同意,而魏韓不同意秦國也就不會同意。

魏韓自己流血,本身就已經被墨家和秦國放了二十年的血了,已經是岌岌可危撐不住了,這時候再留一個坐視安穩的齊國在身旁?

若是南陽得勝,墨家實力受損,齊國壓力倍減,齊國會在沒有泗上壓力的時候不選擇西進?尤其是假使齊國沒有損失的前提下?

齊國若不主動進攻,韓國最多也就打到魯陽、方城一線,維持自己的防禦就不會再進軍了。

這不是信不信得過齊國會不會背刺的事,就算齊國不背刺,齊國不出兵進攻,墨家是有能力奪取大梁威脅魏韓腹心的,到時候魏韓主力深入南陽,再跑回來來得及嗎?

故而如果說齊國不主動進攻,那麽等同於這個盟約無效。

到時候秦國傻呵呵的在丹陽和墨家決戰會出全力嗎?打死打活,最後西河剛剛得勝的那點優勢在丹陽都打沒了,惱了墨家,南鄭、丹陽都可以直通秦國腹心,到時候魏韓心裏只怕會松口氣。

諸侯遲遲不出兵的原因很多,很多地方若達不成一致互相配合,哪怕墨家的威脅這麽大,野心昭然若揭,那他們之間也只能互相掣肘不敢輕動。

列國紛爭,大爭之世,諸侯之間誰也輸不起一場大戰。

齊墨一戰,齊國老實了十余年,十余年的時間無力戰爭。

楚墨之爭,大梁城一戰,打的楚國縮回去舔了二十年傷口。

十年二十年,若在春秋之世,無非一時,尚可臥薪嘗膽再戰。

而如今,風起雲湧之際,二十年足以滅國絕祀,拉開差距。

墨家固然可惡,問題是假使齊攻下了韓、趙攻下了魏,就不絕祀嗎?

是以,適很確定,西線的進攻必然是要晚於齊國出兵的,在齊國沒有出兵會和魏韓趙之前,西線不可能進攻。

西線進攻的前提是韓軍經伏牛山攻取南陽方向迫使六指分兵,秦國才有可能突破防禦。

韓軍經伏牛山攻取南陽方向的前提,是齊、趙為主力,會和魏韓東線剩余力量,在大梁方向進攻泗上,從而保證韓國後方的安全。

齊國出兵,能也只能集結兵力於大梁,會和趙、韓、魏之軍,以進攻作為防禦,可以使得韓國大膽出兵南陽,否則魏韓不會同意會盟反墨。

反過來,如果適誘騙了韓國,使之提早南下並將其野戰軍團殲滅,那麽秦國就不可能進攻丹陽,而是會想辦法奪取南鄭,或者和墨家維持友好奪取西河。

秦國不出兵,西線安全,齊國也就不可能去打泗上,因為齊國這時候再去打泗上,就等同於用自己的血,去保護韓國和魏國,甚至可能會流幹自己的血去保護韓國魏國。

是以這場可能的諸侯會盟反墨之戰,韓魏論能打,趙、秦、齊一個都打不過,但偏偏沒有他參與,這場諸侯會盟的聯合作戰又聯合不起來。

韓國是中軸。或者說韓國的那支野戰軍團是連接諸侯會盟的中軸。

本來這個中軸的核心是魏國,魏國二十年前是有這個實力的,但是經過二十年的放血和消磨,魏國已經無力撐起這個核心,墨家先楚後天下的戰略確定一來一直對魏摩擦動手的目的也正在於此。

這一次諸侯想要會盟成功,就必須要彼此信得過。

韓魏要相信齊趙會在大梁方向進攻泗上宋地,拼死掩護自己脆弱的腹心;秦國要相信自己進攻丹陽的時候,韓國一定會兵出魯陽方城;齊國要相信自己在東邊集結野戰的時候,韓國會拼盡全力而不是選擇在南陽出兵後避戰;趙國要相信自己與中山媾和出兵而高柳雲中憤怒的那一刻,齊、秦、韓、魏會打到底而不是打到一半選擇媾和先溜了,坑了自己奪取中山的最佳時機不說,還導致國內人心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