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戰略構想(第2/2頁)

南鄭之地,要提防巴、蜀、秦的圍攻,南鄭一定要守住。

越國那邊,越國根本無力北上進攻,沒有水師,就算渡江而來,一旦被掐斷補給後勤,就越國現在的戰鬥力,當地的地方軍團就足以抵擋,越國的威脅可以不用考慮。

東線應該是最為關鍵的,齊國肯定是要興兵向東,與韓、趙的主力配合,經宋國方向沿著丹水、睢水方向進軍。

不將主力合兵,各國不敢輕動;而若合兵,齊國就要做好墨家再度攻入腹地的準備。

這樣計算下來,各國的軍力其實有限,而且不可能全部集中到一起。

不只是後勤的問題,而是秦國不可能把兵力都集中到大梁附近;齊國也不可能勞師遠征將兵力集中到洛陽以南。

如此一來,兵力是可以計算的。

南鄭地區有軍兩萬,地形的原因,加之巴蜀落後於中原太多,並不能形成有效的威脅。

秦軍可能從武都方向進軍,但是因為後勤道路的因素,兵力不會太多,南鄭足以守得住。

丹陽方向,秦軍野戰兵力最多七萬。

如果半年之後進攻,六指就算將南鄭之軍放歸南鄭,手中可用的野戰兵力還有南海的部分軍團,再加上一部分楚人新軍,依舊有至少七萬可戰之兵。

如果能夠有效地調動敵軍,在丹陽固守的同時,吃掉韓國繞過伏牛山的兵力,那麽甚至無需退守襄樊。

假使齊、韓、周、魏之軍齊頭並進,既不冒進也不落後,在數百裏的範圍之內竟能夠如有臂使,大不了退守襄樊,借助水軍優勢和江漢地區源源不斷的新軍進行抵抗。

中線的話,墨家只需要大約兩萬的兵力,就可以牽制住魏韓楚作為策應和威脅的中線軍團。

東線,齊國在能守住本土臨淄不惜死掉最後一個齊人也要捍衛舊規矩的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在大梁方向集中六萬到七萬的野戰兵力。

加上韓趙之軍,最多十二三萬,假使這部分軍隊齊頭並進,墨家在泗上也可以動員十二三萬的兵力進行決戰,包括宋國的幾個師。

到時候以放棄商丘向後退守、遷徙民眾堅壁清野的方式,只要抓住機會破其一部,就可以各個擊破。

就算最極端的情況進行最終的決戰,墨家也不懼怕,退守到彭城沛邑一線後,利用當地的地形優勢和內線作戰的兵力優勢,足可以擊破。

而且在此之前,一旦發現齊軍開始向西調動,就可以直接對齊宣戰,利用騎兵和精銳部隊快速機動到濟水地區,在齊軍和魏、韓、趙軍會和之前,殲滅掉齊國主力。

哪怕是沒有這樣的機會,泗上全面動員決戰的戰鬥力,根本不是各個諸侯所能夠想象到的。人沒經歷過的事,便無法想象。

最壞最壞的可能,南鄭丟了;高柳河套等北方邊關被趙國、燕國勾結東胡林胡婁煩給屠滅,也就如此了。

無非是西線據守襄陽、桐柏山、淮河一線。

講完了最壞的可能,適便道:“是故我說,齊侯這一次遣使實際上毫無意義。”

“在東線我們有絕對的優勢,齊國不敢單獨攻入泗上,因為他只能走三個方向。”

“莒城、瑯琊、東海一線,深入我境,孤軍深入,是為找死。”

“如昔年費國之變,經魯國入泗上,和東線也相差不多。”

“以及從運城、菏澤一帶,經過我們經營了快三十年的城邑,這個……就算他有十萬軍,也是舉步維艱,以堡壘對堡壘,我們炮多槍多人多糧多,這是最愚蠢的一條線。”

“所以齊國的想法對我們毫無意義,而且我們已經高舉了反對舊制度的旗幟,那就不要再妥協了,不然宣義部也難以轉向,民眾也會疑惑到底要怎麽樣。”

“半年後諸侯若是聯合,我們西守、東攻,只要擊破東方的諸侯聯軍,就直接滅齊,齊國就是我們下一步的打算。”

嗡嗡聲響起,討論了一陣,卻又覺得這個看起來極為膽大的想法實現起來竟然並不難,之前若想滅一大國很難想象,可現在完全不同了,一旦東線諸侯聯軍戰敗,墨家是有把握短時間內攻破齊國飲馬黃河的。

內政上的考慮,齊國和泗上的經濟密不可分,貨幣幾乎統一,市場幾乎統一,齊西南地區的群眾基礎非常好,東部和中部地區齊國貴族和封地農夫的矛盾極大,而矛盾越大的地方對墨家而言越容易安定——在不啟用舊貴族的情況下,土改絲毫沒有壓力——泗上的基本盤不是齊國貴族,革別人的命,那是完全沒有阻礙的。